父母管教別犯3個錯誤
平常乖乖、有禮貌的孩子突然沒來由說了一句粗話,雖是童言童語,卻令父母覺得尷尬。不過,此時若父母反應過度,不僅可能使孩子感到有趣,還會為了引起父母注意而刻意再說這些不好的言詞。面對孩子說粗話的情況,爸媽該如何有智慧引導呢?
4歲的小真目前就讀幼兒園中班,有天在家和妹妹兩人嘰嘰喳喳玩玩具時,突然出現一句「靠腰,才不是!」,媽媽聽了嚇一跳,心裡覺得奇怪,家裡沒有人會講這類口頭禪,為何小真無緣無故出現這句話,於是她把小真叫過來詢問「靠腰」一詞是從哪裡聽的,小真才解釋最近班上一位同學經常在說,她覺得很有趣,也跟著學起來……。
環境,深深影響孩子的語言
台南市愛家關懷協會臨床心理師何采諭指出,小孩說的粗話不見得是髒話,也許是較為口語、粗俗的言語,像是「靠腰」等。不過,她也說明,有時語言使用的拿捏在不同的環境與社經地位,解讀上亦會有所差異。例如:在市區生活的孩子聽到粗話或不好聽的話,可能會嗤之以鼻或甚至反應過度,但生活在偏鄉或特殊環境下的小孩,出口成「髒」已成為習慣,對他們而言,這些是「生活用語」、「發語詞」,而非「髒話」。
她以自身經驗為例,曾輔導過幾個學生團體,幾乎所有孩子皆是出口成「髒」,並在別人說話時會以髒話挑釁他人,此時她通常會停下正在討論或分享的議題,讓講不好聽話的孩子發言,為什麼別人的話題會引起他的反應?當他說出這些髒話時,他在想什麼?別人會產生哪些感受?同時也讓他思考如果其他人也用一樣的方式或話語對待他,他的感覺又是什麼?從此過程中發現,有些孩子被問到這些問題時,會表現出一副無所謂或「我就是喜歡罵髒話」的態度,但觀察到孩子無所謂的背後是想被注意的心情,也許這些孩子在家裡或學校經常被忽略,因而故意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來引起他人的注意。另外,也有部分孩子較缺乏同理心,不能同理或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或面對情境。
最容易模仿粗話的管道
平時乖巧有禮貌的孩子若突然脫口而出「媽的」,相信大人在錯愕不已的同時,急欲想了解究竟孩子從哪裡學到這句話,而哪些管道又是最容易學到粗話呢?
家庭
孩子自懂事後,便藉由不斷模仿、觀察、學習,建構他對這個世界的瞭解。因此,他所接觸的人、事、物都會成為模仿的對象,包括粗話,尤其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家庭環境的互動中,若親友經常以粗話與人應對,孩子很容易耳濡目染將這些語言內化。在何采諭心理師的輔導經驗中,曾遇過從偏鄉學校轉到市區學校就讀的孩子,由於在偏鄉地區,無論街坊鄰居或家裡的大人都習慣粗話以對,孩子也不覺得講粗話有何特別。然而,當他在新學校說粗話時,不僅同學覺得很奇怪,造成人際關係受到影響,也讓他適應新生活上倍感辛苦。
同儕或電視
當孩子3、4歲進入幼兒園後,與同學互動時會分享、討論自己看的電視節目或卡通,從中聽到的語言內容就成為現實生活中互動的語言與方式。例如:A同學在某個卡通學到不恰當的言語,也許自己不了解恰當與否,但還是與其他同學分享,同學聽了覺得很有趣,於是互相模仿
然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由於是非觀念仍在發展中,他可能不瞭解所接觸的語言內容是不好、不適當,甚至在一些兒童節目中,主角講粗話時,劇中人物卻哈哈大笑以對,讓孩子誤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認為這是有趣、好玩的話語。何采諭心理師表示,也許大班孩子的認知能力稍微成熟些,開始發現講粗話或髒話時,別人的反應可能是驚訝、害怕,但如果有孩子從中感受到語言的力量,發現可以藉此展現自己的強勢或威嚴,或表現出自己「很行」的樣子,因而故意喝止其他人的某些行為,甚至挑釁他人而引起爭端。
網路媒體
現今3C產品盛行、網路發達,一些手機通訊軟體的貼圖不僅可愛,也帶來許多樂趣,但偶爾發現少數貼圖上有不雅的字眼或不當的描述,例如:三小、靠腰等,因造型有趣而被忽略罵人或批評人的意思,也容易讓孩子誤以為那不是不恰當的內容。因此,大人在篩選貼圖時要注意,尤其現在很多小孩會使用手機,避免孩子久而久之對這些內容的敏感度降低。
孩子講粗話,父母冷靜面對
幼兒在成長、學習的過程,對於周遭人、事、物不論好壞,皆是照單全收的模仿,因此,當父母聽到孩子突如其來爆粗話時,如何溫和而理性面對且正確引導孩子呢?
先瞭解原因或動機
有時候孩子不知道自己講的是「不好聽的話」,只覺得聽到同學或別人講出來而感到很有趣,因此,不妨告訴他:「剛剛這句話,爸爸不喜歡,這是不好聽的話喔!」並試著詢問孩子:「從哪裡聽到這句話?」、「發生什麼事讓你想講出這樣的話?」此外,何采諭心理師提醒,父母也要注意孩子說這些話的時機,是否為了要引起他人的注意。
詢問對語言的理解
根據輔導經驗,多數講粗話的孩子並不瞭解其意思,甚至也不知道這是不好聽的話。以學齡前孩子為例,最常講的是笨蛋、豬頭等,由於這些言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使孩子不認為這是不好的用語。因此,若孩子的年紀已經能夠理解,大人應試著解釋這些詞語的意思,甚至說明為什麼會有這些語言的出現等。例如:孩子罵出「智障」一詞,先詢問孩子是否瞭解意思?並進一步向孩子解釋智障是智能障礙之意,以及造成原因等,有些孩子聽完後,同理並了解到原來用這句話罵人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
引導適當地情緒表達
有些孩子會藉由講粗話來宣洩情緒或不滿,甚至大人也會。但在情緒宣洩之後,家長仍要引導孩子去看見自己的不舒服、不高興,讓孩子知道「生氣的情緒是可以被接受的」,但也許可以用其他方法表達,而非只是用粗話或髒話做為宣洩。
尋求可替代的語言
有時孩子真的很生氣,爆粗口是第一個反應。在這之後,爸媽仍應與孩子討論這類不好聽、不恰當的用語,可以用哪些方式表達。例如:「你這大笨蛋,都是你害我把飲料翻倒的。」可以替代為「飲料翻倒,我好生氣喔!我們要再注意一點,才不會把飲料翻倒。」前面第一句話是對別人的指責,後面這句話則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將指責對方的「你」轉換為描述自身感受的「我覺得」,藉由學習表達感受來降低人際互動可能引發的衝突。
大人盡量以身作則
大人偶爾也會脫口而出一些不好聽的話,但可能因為「習慣了」而不自知。同樣的,孩子也會因為聽「習慣了」而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如前述所提,在不同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有時會讓孩子在同儕互動中,被投以異樣的眼光,故在孩子面前,大人的語言使用上應格外注意,若爸媽真有情緒需要宣洩,可以選擇孩子不在場的時機,或在網路與朋友聊天稍微抱怨一下,盡量降低孩子直接接觸該內容的頻率。
父母管教,不應該犯的錯誤
面對孩子的不當言語,哪些是不適合的處理方式?再者,當家長因為孩子爆粗口而進行處罰時,何采諭心理師也提醒,在處罰孩子前,應檢視自己的言行是否做到「不再犯」、「不會說」的標準。
1怒罵或威脅
有時孩子講粗話會被認為「沒家教」,直接衝擊到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因此,當大人氣憤責備孩子「你再說一次試試看!」、「再講就把你的嘴巴縫起來」時,是真的不要或不准孩子做這些事,還是因為擔心被別人聽到而認為自己沒有教好孩子?家長應釐清自己的情緒。
2處罰或責打
孩子因為講粗話而被處罰時,在痛的當下,也許他只注意到「爸爸、媽媽打我」,卻忘了原來是因為自己講了不好聽的話所引起的後果。何采諭心理師說:「打的當下雖然有用,若沒有進行後續的討論,亦只是產生短暫的效果,且還可能導致『家長越打越凶,小孩越講越多』的結果。」
3忽略或無視
有時父母刻意忽略孩子說粗話,可能會讓孩子誤以為這些內容是可以被接受,在不知道「不恰當」的情況下,孩子可能會繼續使用,因此,父母仍要視場合及狀況而定。另外,若孩子試圖以說粗話吸引他人注意,應試著告訴孩子:「這個話不好聽,我不喜歡」,讓孩子知道家長的立場,避免孩子認為爸媽沒有制止代表沒關係,因而越講越多。
出現狀況題,聰明應對!
當孩子說粗話時,父母該如何面對及反應呢?以下兩個狀況題,供父母做參考。
卡通節目出現不當內容子
慎選節目,陪孩子看電視
臺灣部分電視節目雖然是兒童節目或卡通頻道,但內容並未確實審核篩選,有些用語實為不當,像之前某個兒童頻道的卡通節目,內容竟出現「小三」、「狐狸精」等不適合語言,可是對孩子而言,若同儕都在觀看及談論,也覺得有趣,自然而然不覺得有任何不妥。然而,未能即時修正的結果是孩子認為這些是可以使用的語言。因此,建議父母若時間許可,不妨與孩子同時觀看10~20分鐘,稍微了解孩子現在看的卡通內容,以及裡面的用語是否恰當等。如果覺得不妥,當下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孩子做討論。另外,建議幫孩子慎選節目,同時也管控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同學或家裡的親人講粗話
教孩子觀察、分辨恰當與否
當孩子說班上同學在講粗話時,不妨詢問孩子對於這些粗話的反應與想法,了解他對事情的看法後,家長再與孩子分享自己的觀點。何采諭心理師亦提醒,有時一味制止可能會產生反效果,例如:一些「大哥級」的人物在班上橫行,他的粗話可能展現出氣勢,若一直阻止孩子和同學接近,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好奇,讓他更想接近這樣的人。因此,先請孩子觀察其他同學對這些粗話內容的反應與表現,做為與孩子討論的依據。
若孩子是模仿自家中的親人或長輩,由於親人較難掌控,再者,為了顧及家庭和諧,亦不適合在長者面前直接告訴孩子這樣的做法不恰當。然而,父母仍可私下與孩子討論不適合的語言,儘管爺爺、舅舅或叔叔這樣說,但盡量不要學、不要說。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長期耳濡目染也許很難完全制止,但仍可教孩子學習且分辨在適當時機使用恰當的語言。
注意講粗話的原因及頻率
孩子爆粗口、講髒話,可能只是為了好玩、有趣,抑或是情緒宣洩,可以試著與孩子溝通與討論。但如果發現孩子經常不自覺的爆粗口、講髒話,而且頻率很高,建議就醫評估是否有穢語症或妥瑞氏症的可能性。以妥瑞氏症孩子為例,由於孩子的神經肌肉控制能力出現問題,有時孩子在感到壓力時,會頻頻發出類似髒話的短促聲音,建議就醫評估,做後續的醫療處置。
諮詢/台南市愛家關懷協會臨床心理師何采諭
模特兒/美麗媽咪韋廷、漂亮姐姐意媞
攝影/檸檬巷館
何采諭
學歷:政治大學心理學系、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
現職:台南市愛家關懷協會臨床心理師、兒童繪本作家、《親子天下雜誌》「請問教養專家」駐站臨床心理師、《全國兒童樂園》月刊諮詢專家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年03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4歲的小真目前就讀幼兒園中班,有天在家和妹妹兩人嘰嘰喳喳玩玩具時,突然出現一句「靠腰,才不是!」,媽媽聽了嚇一跳,心裡覺得奇怪,家裡沒有人會講這類口頭禪,為何小真無緣無故出現這句話,於是她把小真叫過來詢問「靠腰」一詞是從哪裡聽的,小真才解釋最近班上一位同學經常在說,她覺得很有趣,也跟著學起來……。
環境,深深影響孩子的語言
台南市愛家關懷協會臨床心理師何采諭指出,小孩說的粗話不見得是髒話,也許是較為口語、粗俗的言語,像是「靠腰」等。不過,她也說明,有時語言使用的拿捏在不同的環境與社經地位,解讀上亦會有所差異。例如:在市區生活的孩子聽到粗話或不好聽的話,可能會嗤之以鼻或甚至反應過度,但生活在偏鄉或特殊環境下的小孩,出口成「髒」已成為習慣,對他們而言,這些是「生活用語」、「發語詞」,而非「髒話」。
她以自身經驗為例,曾輔導過幾個學生團體,幾乎所有孩子皆是出口成「髒」,並在別人說話時會以髒話挑釁他人,此時她通常會停下正在討論或分享的議題,讓講不好聽話的孩子發言,為什麼別人的話題會引起他的反應?當他說出這些髒話時,他在想什麼?別人會產生哪些感受?同時也讓他思考如果其他人也用一樣的方式或話語對待他,他的感覺又是什麼?從此過程中發現,有些孩子被問到這些問題時,會表現出一副無所謂或「我就是喜歡罵髒話」的態度,但觀察到孩子無所謂的背後是想被注意的心情,也許這些孩子在家裡或學校經常被忽略,因而故意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來引起他人的注意。另外,也有部分孩子較缺乏同理心,不能同理或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或面對情境。
最容易模仿粗話的管道
平時乖巧有禮貌的孩子若突然脫口而出「媽的」,相信大人在錯愕不已的同時,急欲想了解究竟孩子從哪裡學到這句話,而哪些管道又是最容易學到粗話呢?
家庭
孩子自懂事後,便藉由不斷模仿、觀察、學習,建構他對這個世界的瞭解。因此,他所接觸的人、事、物都會成為模仿的對象,包括粗話,尤其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家庭環境的互動中,若親友經常以粗話與人應對,孩子很容易耳濡目染將這些語言內化。在何采諭心理師的輔導經驗中,曾遇過從偏鄉學校轉到市區學校就讀的孩子,由於在偏鄉地區,無論街坊鄰居或家裡的大人都習慣粗話以對,孩子也不覺得講粗話有何特別。然而,當他在新學校說粗話時,不僅同學覺得很奇怪,造成人際關係受到影響,也讓他適應新生活上倍感辛苦。
同儕或電視
當孩子3、4歲進入幼兒園後,與同學互動時會分享、討論自己看的電視節目或卡通,從中聽到的語言內容就成為現實生活中互動的語言與方式。例如:A同學在某個卡通學到不恰當的言語,也許自己不了解恰當與否,但還是與其他同學分享,同學聽了覺得很有趣,於是互相模仿
然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由於是非觀念仍在發展中,他可能不瞭解所接觸的語言內容是不好、不適當,甚至在一些兒童節目中,主角講粗話時,劇中人物卻哈哈大笑以對,讓孩子誤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認為這是有趣、好玩的話語。何采諭心理師表示,也許大班孩子的認知能力稍微成熟些,開始發現講粗話或髒話時,別人的反應可能是驚訝、害怕,但如果有孩子從中感受到語言的力量,發現可以藉此展現自己的強勢或威嚴,或表現出自己「很行」的樣子,因而故意喝止其他人的某些行為,甚至挑釁他人而引起爭端。
網路媒體
現今3C產品盛行、網路發達,一些手機通訊軟體的貼圖不僅可愛,也帶來許多樂趣,但偶爾發現少數貼圖上有不雅的字眼或不當的描述,例如:三小、靠腰等,因造型有趣而被忽略罵人或批評人的意思,也容易讓孩子誤以為那不是不恰當的內容。因此,大人在篩選貼圖時要注意,尤其現在很多小孩會使用手機,避免孩子久而久之對這些內容的敏感度降低。
孩子講粗話,父母冷靜面對
幼兒在成長、學習的過程,對於周遭人、事、物不論好壞,皆是照單全收的模仿,因此,當父母聽到孩子突如其來爆粗話時,如何溫和而理性面對且正確引導孩子呢?
先瞭解原因或動機
有時候孩子不知道自己講的是「不好聽的話」,只覺得聽到同學或別人講出來而感到很有趣,因此,不妨告訴他:「剛剛這句話,爸爸不喜歡,這是不好聽的話喔!」並試著詢問孩子:「從哪裡聽到這句話?」、「發生什麼事讓你想講出這樣的話?」此外,何采諭心理師提醒,父母也要注意孩子說這些話的時機,是否為了要引起他人的注意。
詢問對語言的理解
根據輔導經驗,多數講粗話的孩子並不瞭解其意思,甚至也不知道這是不好聽的話。以學齡前孩子為例,最常講的是笨蛋、豬頭等,由於這些言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使孩子不認為這是不好的用語。因此,若孩子的年紀已經能夠理解,大人應試著解釋這些詞語的意思,甚至說明為什麼會有這些語言的出現等。例如:孩子罵出「智障」一詞,先詢問孩子是否瞭解意思?並進一步向孩子解釋智障是智能障礙之意,以及造成原因等,有些孩子聽完後,同理並了解到原來用這句話罵人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
引導適當地情緒表達
有些孩子會藉由講粗話來宣洩情緒或不滿,甚至大人也會。但在情緒宣洩之後,家長仍要引導孩子去看見自己的不舒服、不高興,讓孩子知道「生氣的情緒是可以被接受的」,但也許可以用其他方法表達,而非只是用粗話或髒話做為宣洩。
尋求可替代的語言
有時孩子真的很生氣,爆粗口是第一個反應。在這之後,爸媽仍應與孩子討論這類不好聽、不恰當的用語,可以用哪些方式表達。例如:「你這大笨蛋,都是你害我把飲料翻倒的。」可以替代為「飲料翻倒,我好生氣喔!我們要再注意一點,才不會把飲料翻倒。」前面第一句話是對別人的指責,後面這句話則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將指責對方的「你」轉換為描述自身感受的「我覺得」,藉由學習表達感受來降低人際互動可能引發的衝突。
大人盡量以身作則
大人偶爾也會脫口而出一些不好聽的話,但可能因為「習慣了」而不自知。同樣的,孩子也會因為聽「習慣了」而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如前述所提,在不同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有時會讓孩子在同儕互動中,被投以異樣的眼光,故在孩子面前,大人的語言使用上應格外注意,若爸媽真有情緒需要宣洩,可以選擇孩子不在場的時機,或在網路與朋友聊天稍微抱怨一下,盡量降低孩子直接接觸該內容的頻率。
父母管教,不應該犯的錯誤
面對孩子的不當言語,哪些是不適合的處理方式?再者,當家長因為孩子爆粗口而進行處罰時,何采諭心理師也提醒,在處罰孩子前,應檢視自己的言行是否做到「不再犯」、「不會說」的標準。
1怒罵或威脅
有時孩子講粗話會被認為「沒家教」,直接衝擊到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因此,當大人氣憤責備孩子「你再說一次試試看!」、「再講就把你的嘴巴縫起來」時,是真的不要或不准孩子做這些事,還是因為擔心被別人聽到而認為自己沒有教好孩子?家長應釐清自己的情緒。
2處罰或責打
孩子因為講粗話而被處罰時,在痛的當下,也許他只注意到「爸爸、媽媽打我」,卻忘了原來是因為自己講了不好聽的話所引起的後果。何采諭心理師說:「打的當下雖然有用,若沒有進行後續的討論,亦只是產生短暫的效果,且還可能導致『家長越打越凶,小孩越講越多』的結果。」
3忽略或無視
有時父母刻意忽略孩子說粗話,可能會讓孩子誤以為這些內容是可以被接受,在不知道「不恰當」的情況下,孩子可能會繼續使用,因此,父母仍要視場合及狀況而定。另外,若孩子試圖以說粗話吸引他人注意,應試著告訴孩子:「這個話不好聽,我不喜歡」,讓孩子知道家長的立場,避免孩子認為爸媽沒有制止代表沒關係,因而越講越多。
出現狀況題,聰明應對!
當孩子說粗話時,父母該如何面對及反應呢?以下兩個狀況題,供父母做參考。
卡通節目出現不當內容子
慎選節目,陪孩子看電視
臺灣部分電視節目雖然是兒童節目或卡通頻道,但內容並未確實審核篩選,有些用語實為不當,像之前某個兒童頻道的卡通節目,內容竟出現「小三」、「狐狸精」等不適合語言,可是對孩子而言,若同儕都在觀看及談論,也覺得有趣,自然而然不覺得有任何不妥。然而,未能即時修正的結果是孩子認為這些是可以使用的語言。因此,建議父母若時間許可,不妨與孩子同時觀看10~20分鐘,稍微了解孩子現在看的卡通內容,以及裡面的用語是否恰當等。如果覺得不妥,當下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孩子做討論。另外,建議幫孩子慎選節目,同時也管控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同學或家裡的親人講粗話
教孩子觀察、分辨恰當與否
當孩子說班上同學在講粗話時,不妨詢問孩子對於這些粗話的反應與想法,了解他對事情的看法後,家長再與孩子分享自己的觀點。何采諭心理師亦提醒,有時一味制止可能會產生反效果,例如:一些「大哥級」的人物在班上橫行,他的粗話可能展現出氣勢,若一直阻止孩子和同學接近,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好奇,讓他更想接近這樣的人。因此,先請孩子觀察其他同學對這些粗話內容的反應與表現,做為與孩子討論的依據。
若孩子是模仿自家中的親人或長輩,由於親人較難掌控,再者,為了顧及家庭和諧,亦不適合在長者面前直接告訴孩子這樣的做法不恰當。然而,父母仍可私下與孩子討論不適合的語言,儘管爺爺、舅舅或叔叔這樣說,但盡量不要學、不要說。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長期耳濡目染也許很難完全制止,但仍可教孩子學習且分辨在適當時機使用恰當的語言。
注意講粗話的原因及頻率
孩子爆粗口、講髒話,可能只是為了好玩、有趣,抑或是情緒宣洩,可以試著與孩子溝通與討論。但如果發現孩子經常不自覺的爆粗口、講髒話,而且頻率很高,建議就醫評估是否有穢語症或妥瑞氏症的可能性。以妥瑞氏症孩子為例,由於孩子的神經肌肉控制能力出現問題,有時孩子在感到壓力時,會頻頻發出類似髒話的短促聲音,建議就醫評估,做後續的醫療處置。
諮詢/台南市愛家關懷協會臨床心理師何采諭
模特兒/美麗媽咪韋廷、漂亮姐姐意媞
攝影/檸檬巷館
何采諭
學歷:政治大學心理學系、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
現職:台南市愛家關懷協會臨床心理師、兒童繪本作家、《親子天下雜誌》「請問教養專家」駐站臨床心理師、《全國兒童樂園》月刊諮詢專家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年03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