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個人咖啡的台北咖啡館文創美學

李俊明的空間美學之旅

走過這麼多的建築設計,台灣在設計領域上已經到了跨領域的境界。9 月號《漂亮家居》,將邀請許多跨領域的名人,帶我們走訪台灣各地不同的建築、設計與展覽,並與我們談談他們眼中的設計美學。



位在台北天母車水馬龍的街頭,竟有一座擁有自然綠意的複合式咖啡空間。保留原空間的裸露感,透過自然與燈光的詮釋,感受到詩意。

九把刀最新電影「等。一個人咖啡」,在8月15日上映之後,短短6天票房就突破新台幣1億元,使得「咖啡廳」這個場域有了更多的探討空間。對於藝術美學充滿熱忱的作家李俊明,他非常認同地說:「走過這麼多國家,台北的咖啡廳空間美學,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台北咖啡館是空間美感養成處
「走過這麼多國家與城市,台北的咖啡廳,比起歐美國家算是相當蓬勃發的。」李俊明說到,早期咖啡廳只是一個談生意的空間,但李俊明說,不可否認台灣有著多樣性文化進駐,以及設計產業的盛行,台北的咖啡廳成了一種獨有的文化特色。至於是什麼特色呢?李俊明繼續說,一是類型豐富、二是空間品味高、三是較走文雅風氣。

針對第一點的類型豐富,和消費者的年齡、職業與需求有很大的關係,像是老式咖啡館、主題式咖啡館、社區型咖啡館這3種,在空間內部規劃上大有不同的特色。李俊明說,老式咖啡館重視的是咖啡豆本身,而內部空間設計就相對陽春;主題式咖啡館就相當重視空間內部的氛圍,尤其以顏色來打造出濃郁的主題風格,再者是使用不同材質來創造不同風格,李俊明認為這樣的主題咖啡館正是台北咖啡館正在成長的階段,這股風潮提升老闆對美感的重視,也加速提高消費者對咖啡廳空間的美學知識,同時也讓台北咖啡館的空間,變得愈來愈有品味,且具設計感。



李俊明特別提起了文青咖啡館這一類型,他說,「80後的年輕人,開始對於舊建築、舊空間有興趣,並且發揮創意創造出屬於台灣獨有的文青咖啡。」他相當認同說:「那是屬於他們這個年代獨有的。」李俊明不諱言,他的許多外國朋友來到台灣,都對台北的咖啡館文化感到有趣,畢竟「喝咖啡」一事在歐美國家是再平常不過了,因此他們非常訝異咖啡館能有如此多樣化。

第三種還在醞釀階段的社區型咖啡館,在歐美卻是相當普遍的,李俊明舉了台北民生社區為例子,「這是一種注重人的空間,不做過多的設計,但卻運用了主人自己本身的蒐藏或喜愛的風格,親手打造出的一種濃烈性格氛圍,這空間重視的是與人的對話,或只為一杯咖啡短暫停留的空間。」



學習留白,讓空間變得更雅致
雖然這3種咖啡館空間有各自的特色,李俊明對於現今設計師的專業也大力讚賞,但他仍語帶可惜說:「空間的適度留白,是設計咖啡館很重要的部分,且台灣將空間做得過滿,雖然會令人耳目一新,但其實對於人類視覺來說,是無法久坐或靜下心的。」此次他帶領我們參觀的另空間,就是一個將留白取捨做得相當好的空間,另空間原先是一個廢棄傢具廠,設計師JAMEI CHEN保留裸露的天花和牆面,將最後方的廢墟戶外空間,以玻璃屋頂和水泥牆面,並設計出植生牆,讓戶外與室內相互連結,成為咖啡廳內最宜人的空間。JAMEICHEN將對設計服飾的美感運用在空間設計中,讓這裡著實成為了一個「另」空間。



Discover Place李俊明的走訪心得
另空間是一個很雅致的地方,能在繁華熱鬧的台北市區,找到一個如此有氣質的咖啡館並不容易,我最喜歡它能將綠意帶進室內,就像是城市綠洲一樣。在這裡不論寫作或喝咖啡,都能因為戶外的綠意讓我看見這個城市的生命力。另空間是寧靜的、明亮且清新的,建築結構雖不加以修飾,卻能透過自然與燈光的詮釋,感受到詩意。對於另空間的表現,我只能用一個「雅」字來形容,另空間雅卻不失親近、愜意卻不失對綠意的尊敬。量體本身的線條簡單,搭配老舊物件,更能提升整個空間的人文,通往二樓的古典舊式樓梯,因開天井顯得明亮有靈魂,真的是「另」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