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專欄:何孟修- 3D列印的未來想像。
兩個故事。
一位代表傳統電子代工的業務人因為之前的3D列印公仔的合作案來登門拜訪。業務人說該公司目前即將投入自有品牌3D列印消費機的市場生產,不過雖有熟悉的硬體資源,卻對於如何作市場銷售以及目標客群不熟悉,因此來尋求合作可能。這位曾有過一面之緣的業務侃侃而談公司機器設備與目前市場機種差異獨特之處,感覺似乎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但卻對最重要的使用者樣貌描述十分模糊。「代工是紅海,大家都知道。」業務人停頓了一下。「3D列印和自創品牌才是藍海。」
另一位旅居美國的台灣設計師ANNXANNXDESIGN,在經歷建築師與室內設計事務所的工作之後,希望能夠將自己想要的設計更直接地傳達在產品上面。於是Han-Yin Hsu在2013年創立品牌,將人的身體視為飾品的地景,「著力於表達地景的優雅, 並且探索每個單元倚在肌膚上的姿態」。透過3D列印技術,讓設計師得以運用所學與自身美感,在技術創新與限制之間,同時也在創意展示與品質呈現之間取得美學的平衡點,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設計飾品,不管是塑料或是黃銅,不管是鏤空蝶翼或是抽象結構,都恰恰告訴觀賞人當代技術與美感應有的樣貌。
我自己對於3D列印未來的簡單想像應該是這樣的:明天要盛裝參加朋友聚會,可是臨時找不到適合的飾品,於是到專門提供開放共享原始資源的網站去找找有沒有適合的項鍊和耳環,並且修改成更適合明天服裝的樣式與顏色,按下列印鍵就可以期待著明天戴在身上受到眾人的稱讚,喔對了,別忘了把加入新想法的檔案再放上網站跟其他人分享。上傳的同時一不小心又看到竟然有知名設計師的設計檔案可以付費下載列印,雖然有列印次數限制而且也無法再修改,但下次或許也可以來試試看。
上面的想像情境基本上有幾個前提假設,而這些前提也就是我覺得3D列印進入消費市場必須要被正視與解決的重要突破點。一個是消費大眾對軟體操作的熟悉度,直到目前,3D建模都還是一種極為專業的職業技能,還必須因應軟體的更新版本而不斷的「鍛鍊」。回想印表機的普及也是在文書作業軟體的使用進入門檻大幅降低的推波助瀾的結果,於是不管是3D建模軟體的更簡易人性化,亦或是使用者因為外在因素而不得不大幅涉入學習,甚至是兩者的交互作用,才會讓實際的「需求」浮出台面。另一個重點則是分享度,能不能輕易地找到3D檔案(無論是免費的分享或者值得付費下載)並在某種規範下進行修改與傳播的可能性,也將決定了3D列印是否能夠從專業解放至尋常百姓家。最後才會回饋到對於列印機種與各種不同耗材的需要,整個產業也才有機會成形。
3D列印從目前市場舉目可及的消費機種來看,都還只能勉強算是創新的「玩具」,短期內還無法實現當作實用的「工具」。
本月我的最讚:
曾經擔任辛普森家庭的工作,目前全心從事自己創作的 Liz Climo ,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又一篇輕薄短小但又十分狡黠令人捧腹的漫畫。重點就在那個「輕薄短小」,每篇只有兩格的漫畫,十分符合當代瀏覽工具與分享的形式,同時也非常考驗創作人和編劇的腦袋,如何因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內容產業的未來?或許 Liz Climo 可以給我們一些解答。
更多精采內容請參閱 Stuff 科技時尚誌 No.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