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你老是賺不到錢的毛病 讓你存摺多1000萬
無知、怠惰、貪婪、恐懼……,是投資理財最常遭遇的敵人,一言以蔽之,你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然而,沒有什麼能比數字,更能成為自我管理與反省的利器,搞懂專家、達人以實戰經驗萃取出的15個數字力,讓你的人生越算越有智慧,越活越有錢。
兩年前,現年三十五歲的吳盈憲委託財務公司幫他製作一份財務健診,報告出來後的結果,簡直讓他頭皮發麻!
做這份財務健診時,吳盈憲還在某航空公司擔任地勤人員,每月固定底薪加上不固定的加班費約四萬五千元,但每月總支出也將近四萬五千元。當時他的活存戶頭不到二萬元,於是第一個「恐怖家庭理財數字」就出現了!吳盈憲當時的流動比率竟不到五○%,離標準值的六○○%,還有一段很大的差距。
流動比率六○○%的意思就是,至少保留六倍的每月固定開支的緊急預備金,萬一失業,家庭或個人還有六個月的緩衝期。「這六個月不是隨便訂定的,這是國人失業後,找到下個工作平均要花的時間。」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郭迺鋒解釋道。
理財賺錢靠數字力 搞懂十五個賺錢數字只要小學數學程度
流動比率不到五○%,意味吳盈憲如果失業了,他的「流動資產」,亦即「救命錢」,頂多只能讓他撐半個月。「我問我的財務顧問,雖然我的存款只有二萬元,但放在基金的錢,也可以支應啊!」「但我的理財顧問卻勸我,最好不要有這種想法,因為,萬一我失業的時候碰上不景氣或股市空頭,手上的基金或股票都處於虧錢狀態,豈不要認賠賣出,導致財務狀況惡化!」
得出流動比率僅有五○%的恐怖結果後,理財專家開始協助吳盈憲找出原因。首先,吳盈憲每個月主要的儲蓄是定期定額扣三款基金,共一萬一千多元,換算成每月儲蓄率僅二四%(11,000/45,000 × 100%=24.4%),這對一個還沒買房的單身族而言太低了(至少要五○%),顯然在支出面的結餘上有加強的空間。
其次,吳盈憲買終身醫療險保單,而且採月繳方式,保險規畫不僅不適當,月繳也比季繳或年繳多出不少錢。
另外,吳盈憲還有一筆十萬元餘額的信用貸款,不僅利息偏高,每月要繳本利合計七千元,也是讓這位年輕人存不到錢的主因之一。
抓到原因之後,理財顧問建議吳盈憲做三件事:第一、養成每日記帳、每月結帳、每年做預算的習慣,至少每月再多存五千元。第二、把手上一筆獲利已達二八%的基金全部停利贖回,用來還清高利息的信用貸款,每月可再多存七千多元;但贖回後,每月定期定額扣款仍持續。第三、放棄終身醫療險,改買定期醫療險,月繳改為年繳,每月又可多存一至二千元。
做對這三件事,僅一年半,吳盈憲把流動比率提高至六○○%以上,儲蓄率也跟著提高至五○%。現在的他,終於有「資格」往財務自由的方向前進。「其實,兩年前我一直想轉職,但礙於流動比率太低,導致我動彈不得!」直到今年五月,吳盈憲如願轉換職場跑道。
講到數字力,許多人會聯想到學生時代上數學課的痛苦回憶,而退避三舍。不過,你不必擔心,投資理財賺大錢所需要的數字力,不需要三角函數或微積分,而是只要具備小學程度的加減乘除能力,或會使用計算機,搞懂以下十五個數字,不管在存錢、賺錢或滾錢上,就能得心應手。
其中,存錢是一切的根本。日本存錢達人橫山光昭說過:「光憑不著邊際的不安,是永遠也存不到錢的!」存不到錢要理性客觀地找出原因,然後擬出解決方法克服。如上述的例子吳盈憲就說:「我願意花錢找財務顧問做健診,是因為我想把一切問題數字化,方便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讓吳盈憲痛下決心,嚴格執行記帳,並提早還清信用貸款的是「流動比率」與「儲蓄率」這個兩個數字;前者代表安全,後者則是累積。郭迺鋒說,從行為學的角度來看,安全感是人類追求滿足感的根本,在財務上感到強烈不安,反而成為驅使存錢或賺錢的最大動力。所以,搞清楚自己的財務流動比率,想要提高自己的財務安全度,連帶地就會拉升儲蓄率,兩者互為因果。
「負債比率」與「貸款支出比率」也是廣義的財務安全指標。宏觀財務顧問平台顧問、合格理財規畫師(CFP)陳敏莉指出:「很多人認為房子要愈早買愈好,但如果超過你的能力負擔範圍,房子不但不能成為資產,還可能成為你難以承受的風險!」..【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806期】
兩年前,現年三十五歲的吳盈憲委託財務公司幫他製作一份財務健診,報告出來後的結果,簡直讓他頭皮發麻!
做這份財務健診時,吳盈憲還在某航空公司擔任地勤人員,每月固定底薪加上不固定的加班費約四萬五千元,但每月總支出也將近四萬五千元。當時他的活存戶頭不到二萬元,於是第一個「恐怖家庭理財數字」就出現了!吳盈憲當時的流動比率竟不到五○%,離標準值的六○○%,還有一段很大的差距。
流動比率六○○%的意思就是,至少保留六倍的每月固定開支的緊急預備金,萬一失業,家庭或個人還有六個月的緩衝期。「這六個月不是隨便訂定的,這是國人失業後,找到下個工作平均要花的時間。」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郭迺鋒解釋道。
理財賺錢靠數字力 搞懂十五個賺錢數字只要小學數學程度
流動比率不到五○%,意味吳盈憲如果失業了,他的「流動資產」,亦即「救命錢」,頂多只能讓他撐半個月。「我問我的財務顧問,雖然我的存款只有二萬元,但放在基金的錢,也可以支應啊!」「但我的理財顧問卻勸我,最好不要有這種想法,因為,萬一我失業的時候碰上不景氣或股市空頭,手上的基金或股票都處於虧錢狀態,豈不要認賠賣出,導致財務狀況惡化!」
得出流動比率僅有五○%的恐怖結果後,理財專家開始協助吳盈憲找出原因。首先,吳盈憲每個月主要的儲蓄是定期定額扣三款基金,共一萬一千多元,換算成每月儲蓄率僅二四%(11,000/45,000 × 100%=24.4%),這對一個還沒買房的單身族而言太低了(至少要五○%),顯然在支出面的結餘上有加強的空間。
其次,吳盈憲買終身醫療險保單,而且採月繳方式,保險規畫不僅不適當,月繳也比季繳或年繳多出不少錢。
另外,吳盈憲還有一筆十萬元餘額的信用貸款,不僅利息偏高,每月要繳本利合計七千元,也是讓這位年輕人存不到錢的主因之一。
抓到原因之後,理財顧問建議吳盈憲做三件事:第一、養成每日記帳、每月結帳、每年做預算的習慣,至少每月再多存五千元。第二、把手上一筆獲利已達二八%的基金全部停利贖回,用來還清高利息的信用貸款,每月可再多存七千多元;但贖回後,每月定期定額扣款仍持續。第三、放棄終身醫療險,改買定期醫療險,月繳改為年繳,每月又可多存一至二千元。
做對這三件事,僅一年半,吳盈憲把流動比率提高至六○○%以上,儲蓄率也跟著提高至五○%。現在的他,終於有「資格」往財務自由的方向前進。「其實,兩年前我一直想轉職,但礙於流動比率太低,導致我動彈不得!」直到今年五月,吳盈憲如願轉換職場跑道。
講到數字力,許多人會聯想到學生時代上數學課的痛苦回憶,而退避三舍。不過,你不必擔心,投資理財賺大錢所需要的數字力,不需要三角函數或微積分,而是只要具備小學程度的加減乘除能力,或會使用計算機,搞懂以下十五個數字,不管在存錢、賺錢或滾錢上,就能得心應手。
其中,存錢是一切的根本。日本存錢達人橫山光昭說過:「光憑不著邊際的不安,是永遠也存不到錢的!」存不到錢要理性客觀地找出原因,然後擬出解決方法克服。如上述的例子吳盈憲就說:「我願意花錢找財務顧問做健診,是因為我想把一切問題數字化,方便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讓吳盈憲痛下決心,嚴格執行記帳,並提早還清信用貸款的是「流動比率」與「儲蓄率」這個兩個數字;前者代表安全,後者則是累積。郭迺鋒說,從行為學的角度來看,安全感是人類追求滿足感的根本,在財務上感到強烈不安,反而成為驅使存錢或賺錢的最大動力。所以,搞清楚自己的財務流動比率,想要提高自己的財務安全度,連帶地就會拉升儲蓄率,兩者互為因果。
「負債比率」與「貸款支出比率」也是廣義的財務安全指標。宏觀財務顧問平台顧問、合格理財規畫師(CFP)陳敏莉指出:「很多人認為房子要愈早買愈好,但如果超過你的能力負擔範圍,房子不但不能成為資產,還可能成為你難以承受的風險!」..【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