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半畝塘 榕樹下的收冬市集

每年十月十五的下元節,是客家族群的傳統節日,客家聚落會放下手邊繁瑣的農事,慶祝節日的到來。新竹半畝塘的收冬市集大抵延續傳統節慶的精神。走進半畝院子,鑼鼓迎賓非常熱鬧,許多人跟著鼓聲舞動,小朋友也不亦樂乎……

小妹妹對木馬愛不釋手。曾允盈攝影

前往新竹「半畝塘」參加收冬市集時,正值歲末,氣候雖寒卻有暖陽灑落。

半畝塘的「若水會館」,就座落在距離高鐵站步行約20分鐘的地方,滿是綠意的空間,是住宅的研究與展示中心。

步行過程中,一棟20層樓高的建築,吸引了我的目光。從建築裡長出的植物,幾乎環抱了全部牆面,就像是青山一樣佇立。原來這棟種滿櫸木和九芎的建築,正是半畝塘的建案「若餘山」,超過150%的綠覆蓋率,幾乎是一座垂直森林。看起來很具實驗性,卻是出於「回歸」自然的目的。

一走進若水會館,就能感受到半畝塘想要傳遞的精神──尊崇自然,天人共好──尤其是如何用建築,去回應現代岌岌可危的環境。

迎賓鼓熱鬧展開了市集活動。曾允盈攝影


依照節氣過生活

這次舉辦的「收冬」市集,指客家傳統節慶收冬節。每年黃曆十月十五的下元節,是客家族群的傳統節日,又叫做收冬節。十月十五日前後,客家聚落會放下手邊繁瑣的農事,慶祝下元節的到來。慶祝活動會舉行一至兩天,被稱作「謝平安」。謝平安是每個村莊一年一度的大事,除了準備三牲,最重要的節目就是演出「收冬戲」或「平安戲」,犒賞辛苦一整年的村民,以戲酬神,以戲同樂。

市集大抵延續傳統節慶的精神。半畝院子裡,鼓聲作響,用鑼鼓迎賓開場,非常熱鬧,不少參加的人跟著鼓聲舞動,小朋友們也玩得不亦樂乎。就像走進慶祝豐收的場合,走進了一場同樂聚會。

土地公廟就在廣場正中央矗立著。土地公廟在傳統社會中,是對土地的記憶和情感,半畝塘特意在入口處保留廟的原址,和一旁的幾棵老榕樹,環繞出一整片開闊的草地,與天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