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的「反共疫苗」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是美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是美國陸軍有史以來僅有的五位「五星上將」之一,唯一一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三場主要近代戰爭的將領。麥帥在二戰時擔任美國太平洋陸軍總司令領導太平洋戰爭,戰後擔任駐日盟軍總司令進行日本的改造,韓戰時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領導聯合國部隊。

麥克阿瑟反共立場鮮明,對於二戰後共產主義在亞洲的擴張採取強硬的姿態,與當時杜魯門總統所採取的綏靖路線形成對比。兩者的衝突最終導致麥帥去職,他在離職時發表了著名的「老兵不死,只會凋零」演說。

麥帥跟台灣也有淵源。在韓戰爆發前,杜魯門已經準備放棄支持台灣,放任中共渡海「解放」台灣。但麥克阿瑟反對這樣的策略,他支持當時反共的台灣蔣介石政府,並將台灣比作「不沉的航空母艦」,強調台灣在反共戰略上的重要角色。麥帥對台灣的支持對穩定台海局勢有著重大貢獻。

日本脫胎換骨

除了軍事上的部署之外,麥克阿瑟也利用政治與經濟上的策略來對抗共產主義的擴張。在1945年至1952年同盟國軍事占領日本的前六年,麥克阿瑟擔任駐日盟軍總司令。他在任期間推動制訂日本新憲法,日本政府實施議會民主制,完成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在經濟上,麥帥在日本推動的最重要的措施當屬1947年至1949年的土地改革。日本的土地改革跟台灣1953年的「耕者有其田」政策的設計非常類似,主要是強制將地主的一部分田地「低價」轉讓給佃農,讓自耕農的比例大幅提升。

土地改革是「反共疫苗」

我曾在《看》雜誌第182期提到,麥帥在日本推行的土地改革是由美國專家雷正祺(Wolf Ladejinsky)主導設計並完成。雷正祺是旗幟鮮明的反共人士,他推動土地改革主要的目的是降低當時共產主義對農民的吸引力,達到穩定農村的目的。

跟共產黨用暴力手段將土地充公不同,美國式的土地改革雖然將大量的土地重新分配,卻沒有改變私有產權制度。儘管如此,強制移轉土地所有權基本上違反美國奉行的私有產權與自由經濟原則,在當時的美國政界引起爭議。

雷正祺認為土地改革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共產黨的矛來攻共產黨的盾(A taste of communists' own medicine)。因為「打土豪,分田地」是共產黨吸引農民支持的主要口號,也被當時的西方社會認為是共產主義在蘇聯與中國成功奪權的主要原因。麥帥與雷正祺的策略就是用「溫和的」土地改革來降低共產主義對農民的吸引力。

這個策略很像打疫苗:麥帥給農民打一針比較溫和的「美式土地改革」,農民就對共產主義的號召產生了免疫力,能阻卻共產病毒的傳播。

日本之後,雷正祺又陸續在亞洲各國「打疫苗」:他主導了1950年南韓的土地改革,並在台灣透過農復會推動了1951年公地放領、1953年耕者有其田等政策。此後還陸續在菲律賓、印尼、還有其他國家推動類似的土地改革。

「反共疫苗」保護力如何?

那麼,麥帥與雷正祺的「反共疫苗」到底有沒有產生保護力呢?

美國企業家兼作家Seymour Morris Jr. 在他的書中《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在日本的勝利》(Supreme Commander: MacArthur's Triumph in Japan )提到,麥帥在土地改革上的成就,使他在日本農村中比共產黨人還更受歡迎。如果這個觀察為真,土改應該會增加美國在日本農民心中的正面形象,或者減少對共產主義的嚮往。

為了驗證這一點,我運用了美國密西根大學1955年在日本做的《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調查資料來進行計量分析。這份稀有的調查有個人是否在土地改革中得到土地的紀錄,以及個人對於日本不同政黨(包括共產黨)的支持度。

我的分析結果發現,跟沒有得到土地的人比起來,在土地改革時獲得土地的人對共產黨以及其他社會主義政黨的支持度會明顯下降,這顯示「反共疫苗」產生了一定的保護力。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25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25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