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國際業務員學A+外語力

 對國際業務人員來說,不只要能用流利外語上台簡報、開會談判、接待國外客戶,更要熟背大量專業外語字彙、習慣各國發音腔調,外語挑戰度極高。

挑戰1 熟背專業外語辭彙

 不論日常外語說得有多好,每位國際業務人員都得經歷一段「專業外語」的養成期,必須下苦功熟背專業語彙。儘管公司會提供教育訓練,但還是得靠自己勤做功課,每天查字典背單字。
 負責日本業務的陳俊男,剛開始介紹產品時,就是硬著頭皮死背,「賣不鏽鋼產品時,就買本不鏽鋼專業字典;賣電子零件,則買電子零件專業字典。」剛開始跑業務時,應付普通日語已有點吃力,更別說專業辭彙了,陳俊男每天下班就K書,猛讀日文惡補專業。
 從事醫療器材銷售業務的劉冠吟,面對「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症」等艱澀的醫療用語或疾病名稱,更是辛苦,「一開始就要把關鍵字背起來,以後只要聽到這些關鍵字,就可以大致確定主題。」他建議先讀中文專業書籍,理解醫療背景知識後,再轉換成英文,讓外語和專業同時並進。

挑戰2 非正式場合外文俗語

 曾任職於知名科技公司、也曾任駐歐洲代表的Daniel,接觸國外客戶經驗豐富,他認為專業用語雖然艱澀,但只要努力熟記就是了,通常客戶下訂單時表達都很明確,會議中大多只圍繞產品、數量、價格,「真正困難是下了談判桌後,那才是考驗日常生活英語力的時候。」
 Daniel舉例,「美國幾所名校出身者,慣用『sweet』代替『good』,成為一種特殊族群用語,彷彿是優越的象徵,如果你聽到時馬上領悟,對方會覺得你很上道,聊起天來也更熱絡。」
 這些特殊辭彙不會在字典出現,但若仔細留意美國電影,就會發現以「sweet」替代「good」這個字的用法。他建議國外業務人員,多累積外語使用經驗,「在商務場合中,你很難預期哪時候會派上用場。」
 即使和日本朋友喝酒,陳俊男還是隨時偷偷把單字抄到筆記本,「剛開始聽不懂的很多,不可能每個字都抄,但只要某個辭彙反覆出現超過3次,我就會問日本朋友這個辭彙的意思,表示很可能經常用到。」為了累積生活用語,他更是大量收看日本綜藝節目,而不是看用詞正經八百的新聞台。

挑戰3 儲存聊天的口袋題目

 台灣人對於歐美國家較熟悉,然而劉冠吟要面對泰國、印度、越南的客戶,見面該聊什麼話題煞費思量。
 面對歐美客戶,Daniel常用休閒活動作為聊天的引子。劉冠吟也發現,「旅遊經驗是很好的主題,當我聊到在清邁旅行時,泰國客戶就非常高興。」但他也有踢到鐵板的經驗,「有次面對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客戶,我對他們國家幾乎一無所知,完全不知道要怎麼聊。」
 面對不熟悉的國外客戶,劉冠吟通常會從安全的題目切入,問問對方公司的近況,順勢延伸出其他話題,「但即使如此,也不是鐵的定律,日本人就很不喜歡別人問起公司銷售狀況,認為有刺探隱私的感覺。」

挑戰4 聽不懂,也要設法弄懂

 踏進新領域時,多數人會有「裝懂」的過渡期,陳俊男說,「面對客戶,你不可能說你不知道他在講什麼,更不能露出疑惑的表情,得不動聲色想辦法弄懂。」
 受制於語言隔閡,新手時期的國際業務人員,如果有疑惑聽不懂的地方,劉冠吟會說「所以您的意思是……」讓對方搭腔,或自己複述一遍做確認,以免誤解對方意思。
 遇到非英語系國家的客戶,英文說得南腔北調,起初聽不懂在所難免。劉冠吟負責亞洲業務,這類問題司空見慣,「泰國、印度的英文還好懂,日本及韓國就有很濃厚的口音,剛開始聽一定會感到吃力。」
 Daniel認為,想聽懂各國腔調,業務人員唯有多接觸,通常3、4次就能掌握基本要領。遇到英文比自己差、語言溝通有問題的客戶時,切記要聽好最基本的產品和數字,以降低出錯率。




挑戰5 文化差異隨時銘記在心

 商務場合外語應用有許多「潛規則」,即使看似簡單的稱謂,但有時名字「落落長」,究竟前面是姓還是名?該如何正確發音?最好直接請教對方,以免念錯產生不愉快。
 日本人的階級觀念較重,對於前輩或長官,即使離開工作場合也不能像朋友一樣談笑;但歐美人士就沒有關係,下了班就可以用平輩身分對談,毋須畢恭畢敬;回教徒喝酒有限制,千萬不要慫恿回教徒喝酒,韓國人喝起酒來態度特別堅決,日本人則是幾乎每天都要喝。應酬看似放鬆,但劉冠吟提醒,要避開禁忌話題,「像是亞洲的宗教信仰複雜,最好別碰觸敏感的宗教話題為妙。」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4月號(432期)Career職場情報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