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必修4大功課

《Cheers》雜誌為你解析6種投資中國管道,幫助你「錢」進中國,賺入第二份收入。

上班族如何搭上中國經股市成長動能,為財富加分?
 投資中國的效益有多高?匯豐中華投信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黃世洽買進境外中國基金,讓他半年大賺3倍。
 將時序拉近一點。摩根富林明投信產品策略部協理邱可君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投資中國基金,3個月時間,單筆投資報酬率約24%;至於定期定額,目前為止的投資報酬率約18%。相較於投資報酬率還在負50%的投資標的,平均正2成的報酬率,一來一往,就為她的荷包創造了70%的效益。

 投資中國有多熱?去年7月以來,國內核備的中國概念基金中,海外基金有11檔,投信發行的基金亦有8檔,加上後續仍有5檔基金即將募集進場,甚至還有境外基金業者也預備引進境外中國基金加入戰局。

 5月中旬,連續4年獲機構投資人評選為中國區最佳分析師的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分析師龔方雄提出投資中國觀點,以「小牛即將穿破大熊市」妙喻,指出中國A股修正行情早已於去年第4季觸底,未來只會更好。

 投資者的信心喊話其實也與數字呼應。金融海嘯後,歐美各國仍在休養生息之際,中國深圳、上海股市今年以來分別上漲26.23%、18.04%,領先世界各主要股市上漲幅度。

 從中國回到台灣投資現場。

 「中國火熱是有軌跡的,有時間背景與法令配合。」黃世洽表示。去年7月,主管機關解除法人投資香港恆生國企股與紅籌股的限制,投資比重無上限,對於直接投資中國大陸A股和B股的上限,由原本0.4%提升到10%。在法令解除與中國熱潮兩相加持下,國內各家投信有志一同推出中國基金,光是投信招募基金,就有將近台幣800億元將要「錢進中國」。
 值此時點,銀彈不若法人或者大投資客多的上班族,應該做足哪些功課?才能乘搭下一波成長動能的列車,為自己縮水的財富重新加分?


功課1 從總體經濟下手
 「注意總體經濟是投資中國的第一步。」德盛安聯投信資深基金經理人傅子平分析,相較身處金融風暴、尚在療傷止痛的歐美金融體系來說,中國銀行開放較晚,受傷較輕。因此,第一富蘭克林投信投資研究部經理游金智也指出,就經濟成長率來看,去年第4季中國景氣落底,但在今年第1季回復,預估第2季GDP可達10%以上。下半年會比上半年更好,回到基本面,股市本益比有往上調整空間。

 另外,中國政府去年底投入4萬兆人民幣刺激消費的政策也發揮綜效。像汽車與房地產成長30%,4月份零售銷售額,扣除物價指數因素,比去年同期增長16%,表示內需市場旺盛。

 「中國經濟市場發展不再屬於『負面表列』。政府結合貨幣與財政政策強力做多、股價可望領先其他市場,」傅子平認為,這正是長期布局的時點。


功課2 清楚各項投資工具
 投資中國工具五花八門,該如何選擇?
 以股票投資標的而言,投資人進入中國市場有3種方式:指數型基金(如ETF)、共同基金(A股基金與國內基金)、個股(只能投資B股)。

 如果對於選股尚無把握,則可以選擇以A股基金方式投資。它的好處是與A股連動性最高,同時,由於人民幣升值趨勢確立,長期來看,還可以賺人民幣匯差。

 而最省力的方式是素有「懶人投資術」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可以分散風險,也避免選錯股的煩惱。
 ETF的投資組合主要是依循所追蹤的指數成分股及權重。簡單的說,若鎖定大盤指數,大盤指數漲多少,ETF就有類似的報酬率。投資ETF和買股票一樣,在股票交易時間可隨時下單,但買到的是「收盤價」;如果透過「複委託」方式購買海外ETF,目前業者已可提供客戶自行設定購買ETF的價格區間,彈性較大。

 目前在香港上市與中國ETF相關的,有如富時新華的A50指數基金、中國25指數基金等(圖表2)。在台灣已有券商和銀行提供財富管理客戶,以「複委託」方式投資海外ETF。

 不過,隔海投資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到。由於A股基金或者A股ETF的投資都要到中國或者香港開戶,同時也有匯率轉換問題,因此對上班族而言,最方便的投資管道,還是台幣計價的國內中國基金。

 邱可君提醒,這類基金主要鎖定在上海B股、香港紅籌股、香港H股、新加坡龍籌股、A股ETF、中國企業海外存託憑證(ADR/GDR)等,但由於這些股市的成分股都不同,也增加選股難度。投資人在投資策略上,應該選擇適合自己屬性與投資預期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