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啟動新動能:機械篇 打造合作平台贏取兆元商機

後金融海嘯時代,亞洲勢力崛起。哪個產業會將在未來虎虎生風?根據經濟部技術處發布的台灣機械產業報告,預估台灣機械產業下一階段產業成長將在2010年重新啟動,2014年機械總產值可望突破兆元大關,成為新興兆元產業。

中國生產力中心特舉辦「2010兩岸機械(數控機床)交流研討會」,邀請國內工具機表現亮眼的友嘉實業總裁朱志洋,以及近年來經貿地位躍升的福建省機械工業聯合會陳文釗會長與產業代表團,共同探討兩岸工具機械業如何優勢互補,再創榮耀。


【台灣工具機業】關鍵技術自主強化全球布局

朱志洋指出,製造業占台灣產業的32%,工具機則占製造業15.95%,僅次於零組件的16.20%。台灣工具機產業自1999年起產值為492億元逐年攀升,到了2008年已創造1573億元。目前全球工具機市場規模2008年為810億萬美元,其中台灣為6.7%。

再就全球工具機排名來看,全球工具機排名第一為德國,第二名為美國,日本與中國大陸分居第三與第四名,而台灣工具機為全球第四大出口國、第五大進口國。
但2008年下半年遭受到金融海嘯影響,重創全球工具機業,德國衰退約40%,而日本衰退最為嚴重達到68%,產值從158億美元下降至48~50億美元,反觀大陸工具機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規模約193億美元,生產值僅是小幅下降仍有130億美元,但若加上與台灣創造的產值50億美元,則超越日本,贏過德國。

再以出口國家來說,亞洲地區的泰國、香港、印度等出口呈現上升,反而是歐洲國家出口呈現下滑的態勢。他樂觀預估,亞洲工具機有向上翻揚的趨勢。

朱志洋接著以台灣工具機產業分布說明,台灣工具機家數截至2008年為7百家,從業人員約21,500人,多屬於中小企業。主要是通用或泛用工具機供應中心,出口比率達78%,而在自製率達41.67%。若以地區來看,群聚效應非常明顯。中部方面是以綜合加工機、車床、沖床、磨床、銑床、放電加工機為主,占72%達505家;北部為16%達110家;南部占12%達80家。

再以台灣的生產比重,綜合切削中心機占25%、NC車床占25%,其他NC工具機則是10%。「台灣目前已成為全球除了日本以外,對大陸及東協地區最主要的工具機供貨國。」他說道。


資源整合扶植產業發展

朱志洋細數台灣機械產業發展史。他指出,1990年代進入自製開發期,主要推動十大新興工業發展,促進機械工業升級。並推廣綠色、中品級工具機械零組件,以及推動提升高品級與技術水準相關計畫,開啟台灣工具機產業黃金十年,到了2000年硬體技術提升,軟體應用加值,進入全球競爭期,高品級複合化工具機、IC設備、FPD設備、智慧型機器人、太陽能設備、關鍵零組件、高科技防污設備,並推動高值化相關計畫,並透過ICT加值,促使台灣邁向全球前六大機械生產國,並推向製造服務業。

他分析指出,台灣機械產業擁有:1.產業群聚效應;2.擁有完整的供應體系;3.中小企業為主;4.價值鏈分割等四大特性。過去在價值鏈與生產鏈分割非常明顯,可將資產運用與各產業專業發揮極致。但全球化趨勢,企業往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趨勢。2009年10月大廠已經合作與聯盟方式,甚至透過購併擴大資產。以友嘉實業為例,朱志洋透過併購,不斷擴大集團版圖,同時深耕大陸,建立綿密生產網絡,產值達1百億以上,成為兩岸工具機龍頭。

【完整內容請看2010年2月號能力雜誌,非經同意請勿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