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樂活宜居城市

隨著國人生活水準的提升,以及對身體健康的重視,不僅關注飲食的營養,更關心農產品品質與安全衛生,不容許農產品有任何農藥殘留及重金屬污染等問題,有機農業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耕種方式,除可生產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供應市場外,亦可降低因農業生產對環境污染之衝擊。台灣的有機農業於 96 年1 月公佈「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迄 100 年 8 月,農委會委託全國認證基金會(TAF)已通過認證的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共 13 家,透過驗證機構所驗證有機農業農地面積將近4,384公頃、農戶1,875戶,相較於2年前的兩千餘公頃,不論是生產面積或是農戶數每年以超過3成的速度成長,這數據與德國調查2008年全球有機農業生產面積為3,500萬公頃,相較於2000年的1,480萬公頃,年平均成長率為26﹪,看來台灣在推動有機農業的成績上已經和國際接軌。

有機農業因重視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及維護生產者與消費者之健康與安全,已成為近年農業發展之主流,在食品安全需求日益提高,消費者追求健康產品及環境保護特別重視,飲食需求強調優質安全的農產品,進而帶動有機農產品市場蓬勃的發展。隨著「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之公布實施,有機農業認驗證制度的積極推動,將有助於國內有機農業正面的發展,目前農委會與各地方縣市政府與農業推廣機關(構),也透過多方面的溝通及宣導,教育有機農產品經營業者及驗證機構遵循,以建立有機產業秩序,進而開創生產者與消費者雙贏之局面。

國內有機農業歷經二十多年的推廣,有機農業發展仍受限於自然環境、生產技術及行銷通路等因素影響,面臨農戶生產面積狹小且分散、生產成本過高、產量與品質不穩定及產銷通路不健全等問題發生,不管是台北市都會型農民與宜蘭鄉村型的有機耕種農民的狀況都有相似急待解決克服的狀況。

一、土地限制:
●生產面積小:都會型農場小面積生產很難將農場的生態資源達成平衡狀態,就算是鄉村型的農場雖然面積較大,但是如果沒有相鄰還可能因為設置緩衝帶及隔離設施不足,而遭鄰田污染的風險。
●議價能力不足:生產面積小相對採購農業與生產相關種苗等資材的議價能力低,且對於投入農業自動化設備的效益無法發揮,這都是無法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高齡化農民:
●普遍農村的農民年齡偏高觀念不易改變,需要透過較長的時間教育訓練,才有可能改變慣行農法的耕作方式,因此轉型成為有機農法的輔導時間會拉長。
●高齡化農民應用資訊工具的能力較年輕農民低,導致蒐集產銷資訊能力不足,在產銷的整合上,常常是被動的讓通路和市場來主導農產品的產銷秩序,無法以第一手市場資訊來因應產銷的變化,也因為這樣無法獲取較高的收益。

三、生產成本高:
●目前政府對於農產品有機驗證及產品檢驗費用仍有2-3年的補助,但是轉型期過了之後,有機農友驗證成本負擔太高,小面積生產的農友恐難負擔每年超過2萬元的驗證及檢驗費用。
●典型有機農戶生產品項多但量少,增加生產資材與運銷成本,無法在通路上取得優勢,需要透過政策輔導成為有機專區或者利用小地主大佃農的政策取得較低成本的耕作土地才能提高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國產有機農產品因為小面積生產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且國外進口有機農產品替代性高,導致農友投入大面積有機農產品生產仍有所擔心與顧忌。

四、缺乏組織運作:
●目前有機小農缺乏經營組織團隊,無法透過企業化的經營體質,提升生產、通路行銷、新品項開發及財務上的運作,讓組織運作來提高產值降低成本,獲取較高的收益。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1年9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