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遺症如何調養?讓腦神經細胞重獲新生
腦血管疾病每年都名列台灣十大死因之一,不僅容易帶來後遺症,醫療成本也相當可觀。如果曾經中風,後續該如何調養?又該如何利用幹細胞生長因子,讓腦神經細胞重獲新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風」是一種突發性的腦血管疾病,由於腦血管阻塞或腦血管破裂,造成大腦局部或全部的功能失調,使腦部組織受到壓迫,因而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灌流,導致腦部細胞機能受損或壞死,影響人體的活動、思考、語言、記憶等能力。依據形成的原因,中風可大致分為「缺血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腦出血)」兩類,缺血性中風可再細分為「腦血栓」與「腦栓塞」兩種。
▸ 腦血栓:由於血液中膽固醇在動脈內壁形成脂肪沉積(即動脈粥狀硬化),使供應腦部血流的血管產生狹窄、阻塞,因而導致中風。
▸ 腦栓塞:從心臟或頸動脈腔壁掉落的血栓、動脈粥狀硬化剝落的碎片塞住了腦部血管,因而導致中風。
▸ 腦出血:因長期高血壓導致腦血管壁變性而破裂,因而導致中風。
中風發生迅速 臨危不亂才可及時搶救
中風時,患者首先會發現某一邊的臉部或肢體感覺無力、麻木,眼前一片模糊,甚至無法言語、身體癱瘓,最嚴重可能導致死亡。由於中風的發生通常非常迅速,從幾秒鐘到數分鐘都有可能,若能未及時搶救,可能嚴重致死,但即使搶救回來, 後續可能必須負擔可觀的醫療支出,也或多或少會產生後遺症,留下不可逆的傷害。
一般而言,中風普遍好發於中年以上族群,但近年由於現代人普遍習慣精緻飲食、生活作息不正常,發生的年齡有下修趨勢,年紀尚輕就突發性中風的狀況也時有所聞。因此,如果發現自己突然頸部僵硬、頭痛、視力突然衰退,或言語能力、理解能力出現障礙,就可能是中風即將發生的前兆,此時第一要務是盡可能保持鎮定,趕緊鬆開束縛頸部或胸部的衣物,採取側臥姿勢、保持呼吸道暢通,接著趕緊打電話求救,儘速就醫檢查。
目前,尚未有藥物能夠完全根治中風,不過針對出血性中風,可以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確認腦部狀況,若經由醫師判斷能夠開刀,可利用手術清除血塊予以治療;針對缺血性中風,一般可注射「血栓溶解劑」來溶解血管中的血栓,但這個方式並不適用於所有患者。
血栓溶解劑僅限於臨床懷疑屬於急性缺血性中風、中風時間明確在三小時以內,同時腦部電腦斷層病沒有顱內出血的患者,若身體有外傷、剛動完手術、血壓過高、血糖過高或過低,以及中風時間不確定、曾經併發癲癇、溶血性問題,或是中風的程度太過嚴重者,都不適合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