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也有「厭世期」?小心這些壓力正在改變牠的性格 !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許多飼主都曾發現,原本親人、活潑的貓咪,突然變得愛躲起來、不愛撒嬌,甚至對人冷淡。這種「性格轉變」往往讓人誤以為貓咪變壞了,其實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壓力與環境變化造成的「厭世期」。
一、環境變化讓貓咪失去安全感
貓咪最重視穩定的生活節奏與熟悉的氣味,任何變化——搬家、添新成員、家具重擺、甚至只是換了砂盆位置——都可能成為壓力來源。當牠感到環境不再「可預測」,就會出現退縮、躲藏或攻擊等行為。這時飼主應避免頻繁改變生活空間,讓牠有固定的作息與專屬角落,重新建立安全感。

二、長期孤單或缺乏互動造成情緒低落
許多上班族飼主白天不在家,貓咪長時間獨處可能出現「社交剝奪」現象。研究指出,儘管貓咪看似不黏人,但牠們仍渴望被關注與互動。如果長期缺乏陪伴,貓咪可能變得冷漠、懶散、甚至出現破壞行為。每天抽出固定時間陪牠玩耍、說話或梳毛,能有效降低孤獨與焦慮。
三、刺激不足讓牠陷入「無聊倦怠」
室內貓的生活環境相對單調,若缺乏遊戲、探索或獵捕的機會,牠們容易陷入「心理飢餓」。這種長期的無聊不僅讓貓咪情緒低落,還可能引發暴飲暴食、追尾巴或咬毛等重複性行為。飼主可透過益智玩具、貓跳台或窗邊觀察區,為牠創造更多刺激與挑戰,重新喚醒探索慾。
四、過度刺激或懲罰造成防衛性格
若飼主常以大聲斥責、強迫擁抱或突然驚嚇貓咪,會讓牠逐漸失去信任,進而形成防衛或退縮的個性。貓咪一旦認為人類是「壓力來源」,就可能表現出閃避、冷漠或攻擊傾向。相反地,飼主若以穩定、柔和的語氣與行為互動,才能讓貓咪重新放下戒心。
五、健康問題也是情緒改變的警訊
貓咪若突然變得易怒、怕人或嗜睡,除了心理壓力,也要警覺是否身體不適。像是慢性疼痛、甲狀腺問題或泌尿系疾病,都可能影響牠的情緒與行為。若性格變化持續數週以上,建議帶去獸醫檢查,以排除生理因素。

理解是陪伴的起點
貓咪的「厭世期」其實牠在用行為表達壓力。當飼主願意從環境、互動與健康三方面著手,給予更多耐心與安全感,牠的情緒會逐漸穩定,也會重新恢復對人的信任與親近。理解貓咪的心理,正是建立長久陪伴關係的第一步。
這篇文章 貓咪也有「厭世期」?小心這些壓力正在改變牠的性格 ! 最早出現於 火報。
- 記者:火報 時事新聞
- 更多寵物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