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抱貓咪就掙扎?其實是牠正在抗議「這件事」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許多飼主都曾經歷過這樣的畫面:好不容易想抱抱可愛的貓咪,卻被牠奮力掙脫,甚至甩尾巴或發出低鳴聲。這種反應並不代表貓咪討厭主人,而是牠在「抗議」人類忽略了牠的感受。
一、失去控制感是最大壓力來源
貓咪天性獨立又警覺,當牠被抱起時,四肢無法接觸地面、身體被固定,這會讓牠覺得失去逃跑的能力,進而感到不安。尤其是後腳懸空的抱法,會讓牠覺得極度沒有安全感。牠的掙扎,往往不是拒絕親近,而是想重新掌控身體的平衡與自由。對貓來說,「腳踩穩地面」才代表安心。

二、抱的時機與方式不對
貓咪並非隨時都願意被抱,牠的情緒、環境與身體狀態都會影響接受度。當牠正在休息、梳毛或專注觀察環境時,突然被抱起會讓牠覺得被打擾。正確的做法是觀察貓咪的反應——若牠主動靠近、尾巴放鬆、耳朵前傾,代表願意互動;反之若耳朵後貼、尾巴抽動或肌肉繃緊,就應暫時不要抱。
三、過去的經驗留下陰影
有些貓咪曾在被抱的過程中受到驚嚇或疼痛,例如被摔落、被強迫固定或接受不舒服的醫療處理,這些都可能成為「被抱=危險」的記憶。若想改善,可以從短時間、低壓力的接觸開始,先撫摸、再輕輕托起,讓貓咪重新建立「被抱是安全的」印象。過程中保持語氣柔和、動作穩定,避免過度用力或突然移動。
四、身體不適也會拒絕被抱
當貓咪出現身體疼痛、關節不適或腹部不舒服時,被抱會引發不適感,因此牠會本能地抗拒。若貓咪平時願意被抱卻突然開始掙扎,並伴隨叫聲變大、行動變慢或避免被碰觸,可能是健康警訊。此時應儘快帶去獸醫院檢查,排除身體問題。
五、貓咪的「抗議」其實是溝通
當貓咪掙扎、拍尾巴或低鳴時,牠並非單純在拒絕親近,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說:「我現在不舒服。」學會傾聽這種訊號,是建立信任的關鍵。尊重牠的界線、給予自主空間,反而能讓牠更願意主動靠近你。許多貓咪在被理解與尊重後,會慢慢從害怕被抱,轉變為享受人類的懷抱。

擁抱不是強迫,而是信任的結果
想讓貓咪喜歡被抱,關鍵不在「練習次數」,而在「建立安全感」。當牠知道被抱時不會被強迫、摔落或限制自由,就會逐漸放下戒心。每一次輕柔的抱起、每一聲安撫的低語,都是在累積信任。等牠真正感受到你的尊重與溫柔,那個曾經抗議的小身影,終有一天會心甘情願地躺進你的懷裡。
這篇文章 每次一抱貓咪就掙扎?其實是牠正在抗議「這件事」 最早出現於 火報。
- 記者:火報 時事新聞
- 更多寵物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