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瑞雄、陳瑩共推全國公地放領 促行政院落實土地正義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泰宇/台東報導
公地放領政策停擺多年,無數長期耕作國有地的農民至今仍無地可領,土地正義長期滯留於歷史陰影。為矯正制度失衡、落實「耕者有其田」的精神,立法委員莊瑞雄、陳瑩今(8)日於立法院院會聯袂提出臨時提案,要求行政院儘速啟動全國性「第4階段公地放領」,重建公平與正義的土地秩序,並讓被遺漏的農民權益重見天日。
莊瑞雄指出,公地放領自民國40年推行,旨在讓長期承租或實際耕作的農民得以分期取得土地所有權,實踐「農地農有」理念。政策歷經早期放領、專案放領與補辦放領3個階段,卻因公共造產、林地爭議與重大災害陸續喊停,使歷史債務懸而未決。
莊瑞雄提及,上週五在立法院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時,他已強調公地放領是「國家韌性的根本課題,也是土地正義的試金石」;卓榮泰亦當場正面回應,承諾行政院將全面盤點並檢討未放領土地。
莊瑞雄再進一步提出臨時提案,具體要求行政院推動「第4階段放領」,以「長期實際耕作」為認定基準,並設計防杜炒作與補償配套,真正將土地歸還給在地耕作者,並獲院會無異議通過。
莊瑞雄也說,中央既已選擇在宜蘭大南澳重啟示範放領,就應進一步將台東納入辦理,並全盤評估推動全國公地放領可行性,建立一致、持續的制度規範,使真正耕作的農民都能獲得應有地權,讓土地正義不再因地區差異而失衡。
陳瑩亦提出臨時提案,援引憲法第143條「扶植自耕農及自行使用土地人」規定,要求行政院全面檢討放領制度,恢復協助農民取得農地的機制,並視之為第4階段公地放領的開端,象徵土地正義的新里程碑。
「讓土地回歸耕作者,是對歷史的不義修補,也是對未來世代的承諾。」莊瑞雄強調,行政部門應秉持「平等原則」與「歷史補正」精神,將公地放領制度視為重建社會信任與韌性的基石。
照片來源:莊瑞雄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揭馬太鞍溢流未發布海嘯警報 傅崐萁:應依法懲處並國賠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黃 泰宇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