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岱樺從政故事:承父志念、初心不變 昨晚臉書影片談清苦家學與「為民而政」的堅定信念

林岱樺從政故事:承父志念、初心不變 昨晚臉書影片談清苦家學與「為民而政」的堅定信念

【記者 王苡蘋/高雄報導】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日前在臉書發布一支溫暖而深刻的影片,分享她之所以踏入公共服務最根本的力量來自家庭、尤其是父親林三郎的影響。影片上線後,引發許多網友共鳴與轉分享,不少留言直呼「看完懂了她一路走來的堅持」。

林岱樺在影片中談到,父親出身農家,家中務農維生,生活拮据到連當年15元的大學入學考試報名費都付不出來。父親因同學相邀希望一起報考,但囊中羞澀,最後只得典當一支珍愛的鋼筆,才踏進人生的第一個轉折。

她說,父親返家時語帶沉重地對祖母說:「我們家很窮。」正是這句話,讓父親立下「要改變家庭、要認真讀書」的堅定決心,也成為他日後服務鄉里最重要的精神力量。父親因學習會計,在擔任地方公務職務時,對財政民生的務實掌握,也深深影響她的治理思維。

「父親影響我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告訴我:政治人物不能解決人民問題時,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林岱樺在影片中強調,這句話她始終謹記在心,也是她從政迄今最不曾動搖的價值。

她也引用古語:「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她認為,人民看見的,就是天看見的;人民訴說的,就是應該被聽見的聲音。政治人物的義務,就是讓人民的苦與困,不被忽視。

林岱樺表示,「了民所苦、解民所困」不僅是她的從政座右銘,更是她推動每一項政策的最大動力。她相信,唯有走進基層,真正理解人民的生活處境,政策才能對症下藥,不空轉、不漂浮。

昨晚的影片中,她娓娓道來父親的故事,也分享自己每一次進入國會審議法案、質詢時,心裡永遠記得的一句話:「如果不能替人民做到更多,那我們憑什麼站在這裡?」這份初心與反思,也成為許多民眾留言支持她的理由。

林岱樺表示,父親的生命軌跡讓她深刻明白,台灣有太多家庭曾經或仍在面對與她家相似的困境,而這正是她每天努力的方向,讓孩子的未來不再因貧困受限,讓所有努力的人都能看到希望。林岱樺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4Rds1PmfEk/?mibextid=wwXIfr。(照片來源╱截圖於林岱樺FB粉絲專頁)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