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街」因保安寺得名!源自150年前傳說

光復鄉佛祖街因緊鄰馬太鞍溪,災情慘重。(圖/翻攝Google地圖)
[NOWnews今日新聞]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水淹光復鄉,釀成重大死傷,其中緊鄰馬太鞍溪的佛祖街,災情慘重。佛祖街因當地的140多年的保安寺供奉銅鑄釋迦牟尼佛像而得名,但23日堰塞湖溢流當天,保安寺也無法倖免於難,水淹半層樓高,如今洪水退去,滿地泥濘,災民必須努力清淤,重整家園。
光復鄉主要有三大聚落:歷史悠久的原住民聚集地馬太鞍與太巴塱,以及日治時代所立的大和聚落。「馬太鞍」是阿美族語「樹豆」(Fata'an)的意思,相傳馬太鞍族人祖先輾轉遷來此地,發現長滿「樹豆」,可以常保不壞,因此成了馬太鞍人的最愛,成了當地人民主食,於是該地就稱為馬太鞍,而馬太鞍又是阿美族人數最多的部落,因此馬太鞍也被稱為阿美族的首都。
二戰後,日治時代結束,1947年3月,國民政府將三聚落自原屬鄉鎮分出,合併成立光復鄉,也是慶祝台灣光復之意,不過近年地方也有呼聲,希望將光復鄉恢復原名「馬太鄉」。
至於佛祖街,是因保安寺得名,根據花蓮旅遊網介紹,相傳清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十月十五日,有一白髮老叟肩挑竹簍,放置馬太鞍社通事黃連勝住宅門前,飄然而去,籠中有銅鑄釋迦牟尼佛像,黃連勝遂將佛像安放自宅堂內,然後在今寺址處營建茅舍供奉佛像,隨著時代發展,現已改建為保安寺。

相關新聞
堰塞湖水量還有2300萬噸 李鴻源憂1狀況恐洪災重演:先別吵究責
堰塞湖少75%還說「溢流」非「潰堤」 她轟民進黨:把民眾當白痴
堰塞湖溢流淹沒光復鄉!卓榮泰批撤離工作有瑕疵 花蓮縣府這麼說
- 記者:nownews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