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溢流或潰堤?李鴻源:爭學術名詞沒意義

是溢流或潰堤?李鴻源:爭學術名詞沒意義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無人機空拍畫面。(圖/農業部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花蓮馬太鞍溪溢流,釀光復鄉嚴重災情,不過溢流後,堰塞湖壩頂下切80公尺,水量約剩2300萬噸,推估量體減少75%,遭質疑根本不是溢流而是潰堤,卻傳出農業部禁止媒體使用「潰堤」,引發爭議。水利專家、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說,現在吵這學術名詞,沒有意義。

李鴻源在《57爆新聞》節目中說,無論是「溢堤」還是「潰堤」,對下游居民的危險並無差別,因為一旦堰塞湖壩頂被下切80公尺,等同整個壩體已經垮掉大半。當時沖出的水量高達6千多萬噸,任何堤防都難以抵擋,洪水因此直接衝破防線,侵入災區。他認為,爭論名詞無助於救災,只會浪費時間,當前首要之務應是協助災民盡快恢復正常生活,並針對頭頂上仍存的兩千萬噸水量,及早擬定安全因應方案。

李鴻源進一步說明,過去面對乾土堰塞湖時,只要偵測到溢頂,便能預估何時會潰壩並提前疏散。但這次情況不同,剩下的壩體含水量極高,潛藏更大不確定性。最佳情況是颱風豪雨將殘留土壤完全沖刷帶走,壩體自然消解;最令人憂心的則是「管湧」(Piping)現象,一旦壩體出現滲漏,小洞可能迅速擴大為大洞,兩千多萬噸的湖水就可能在瞬間傾瀉而下,對下游構成第二波致命威脅。



相關新聞


淹掉半個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 衛星圖見洪災前後驚人變化


堰塞湖全怪傅崐萁夫婦?羅友志憶八八風災轟:現在評論員都啞巴了


堰塞湖少75%還說「溢流」非「潰堤」 她轟民進黨:把民眾當白痴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