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美學者《時代》投書誤判現實 陳冠廷:台灣是美國戰略與經濟利益重心

針對美國保守派智庫「防衛優先」(Defense Priorities)亞洲計畫主任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 近日投書《時代雜誌》,形容台灣領導人「魯莽」,並主張美國應重新評估對台政策。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委員陳冠廷今天(25日)批評,這樣的看法「未能反映現實」,強調:「台灣早已是美國戰略與經濟利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陳冠廷表示,美台關係並非單純的軍事議題,而是牽涉供應鏈、科技安全與區域穩定的整體利益,「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生產核心,美國的AI、航太、軍工、甚至車用產業,都仰賴台灣的製造能力。若台海情勢失穩,衝擊的不只是亞洲,而是美國自身的科技與產業安全。」





陳冠廷進一步指出,美國推動《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ct)、強化台美供應鏈合作,本質上就是基於現實利益考量。「若美方真的如高德斯坦建議,與台灣保持距離,那等於讓美國重新暴露在供應鏈風險之中,這不符合美國的長期利益。





在地緣戰略方面,陳冠廷表示,台灣位於第一島鏈中心位置,是印太安全的重要支點。「台海一旦發生衝突,從日本、菲律賓到南海的區域穩定都會受到衝擊。航運線中斷、能源運價上升、供應鏈延遲,最終都會反映在美國企業成本與通膨壓力上。」並強調,這些都是具體的美國利益,而非抽象的政治議題。





陳冠廷也提到,美國近年推動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與台灣簽署的《21世紀貿易倡議》、以及多項供應鏈合作計畫,都清楚顯示「台灣已是美國在印太經濟網絡中的重要夥伴」。「美國與台灣之間的貿易額、投資關係與技術合作,都已實質超越部分傳統盟國,這是數據可以證明的現實利益。」






(熱門點閱:蔣萬安參加同志遊行巧遇杜汶澤 被喊「4個字」掀熱議






對於高德斯坦的論點,陳冠廷認為若忽略現實的利益結構,將導致誤判,「台灣的穩定,不僅有助於印太局勢,也直接關係到美國經濟與產業的安全。這不是情感問題,而是利益問題。」



陳冠廷強調,台美合作是「基於現實利益的夥伴關係」,而非「單向的承擔」。「在供應鏈、科技與區域安全上,台灣的存在讓美國更有選擇、更有穩定性,這是事實。」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