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之推動成果
為推動臺灣金融與經濟發展,並發揮臺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豐富的民間財富及充沛的投資動能等三大優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在「留財與引資並重」、「投資臺灣支持產業發展」二大方向下,於113年9月提出五大重點計畫及16項推動策略,期望透過法規鬆綁及程序放寬,引導國內外資金投資臺灣,逐步發展壯大臺灣金融市場,並打造具有臺灣特色之資產管理中心。
發展臺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策略聚焦於「壯大」與「串聯」兩大核心方針。首先,由各金融產業壯大自身能力,包括提升資產管理規模及培育專業人才,藉此強化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同時,串聯各金融業創造更多元之金融服務,不論是金融機構彼此相互合作,以及金融商品整合與創新,藉由一站式資產管理服務體系,提升整體市場效能與國際吸引力。目前重要措施成果如次:
一、提升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及鬆綁法規均見成效:依本會政策規劃預計於2年內完成54項法規鬆綁與業務開放,及增加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新臺幣(下同)4兆元。截至今(114)年3月底,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已近34兆元,較計畫推動前增加約2.3兆元;並已完成25項法(令)規鬆綁,另國際金融業務條例有關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下稱OIU)租稅優惠年期延長相關修正條文草案亦已報立法院審議。
二、全面開放銀行辦理高資產業務:為增加高資產業務參與者,及推進銀行資產管理規模,本會已於今年3月3日修正「銀行辦理高資產客戶適用之金融商品及服務管理辦法」,全面開放銀行辦理高資產業務,並採業務分級化管理。中小型銀行於開辦部分高資產業務累積一定期間經驗後,即可申請辦理更多高資產業務項目。本會今年以來已核准3家銀行加入辦理高資產業務,並有多家銀行持續洽詢相關申請事宜。
三、建置地方資產管理專區(下稱專區):在中央與地方協力合作下,初步選定於具有國際港都特色之高雄市設立專區。金管會已於今年4月1日發布「金融業申請進駐地方資產管理專區試辦業務作業原則」,共開放38項業務於專區試辦,預計今年7月正式開辦。目前已有15家銀行、5家證券商、10家投信投顧業者及5家壽險業者表達進駐專區意願,亦有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宣布主動加入,期待於專區發展更多金融合作機會。
四、推出臺灣創新板2.0:為協助優質新興產業加速進入資本市場,吸引更多新創企業申請上市,金管會已於今年1月6日取消創新板合格投資人限制,並強化創新性審查機制,截至4月底,日均成交值為前一年度日均成交值之1.8倍。
五、創建臺版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第一階段透過公私協力,由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協助全體國人建立個人TISA管理專戶,在一定額度內由資產管理業者讓利,發行經理費率及手續費率優惠方案,帳戶建置預計於114年6月完成;第二階段持續與相關部會研商租稅或其他誘因,增加TISA之普及率與參與率。
六、推出新型態ETF及完成臺日跨境ETF掛牌: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資產ETF,有18 家投信業者有意願發行,目前已有9檔送件申請,第一檔主動式ETF已於114年5月5日掛牌上市。另已公告日本為我國承認之基金註冊地與基金管理機構所在地,預計114年第3季首檔跨境ETF掛牌。
七、外資金融機構加大投資臺灣:3家外國銀行在臺子行及1家外國銀行在臺分行已參與高資產財富管理業務並將投入資金進駐專區,部分外國銀行在臺分行表達申辦高資產業務及進駐專區意願;3家外資投信公司,規劃在臺新增區域中心或擴大員額規模。
八、加速專業人才培訓:金管會結合國立政治大學及中山大學兩所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及台灣金融研訓院等訓練機構,透過國內外師資之整合,積極開設課程,訓練具有財富管理與國際資產管理等關鍵核心職能之人才。金管會亦於今年4月1日要求申辦高資產業務或申請進駐專區試辦業務之銀行,其辦理相關業務之人員,應參加該等機構舉辦之訓練課程達一定時數以上,以強化財富管理專業職能。
金管會表示,為打造更具競爭力與吸引力的全方位資產管理體系,未來將持續推動多項重點工作,具體規畫包括:
一、推動家族辦公室支持產業發展:中小企業長期以來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隨著中小企業主逐步進入傳承規劃階段,如何滿足其個人、家族與企業之整合性規劃服務,是銀行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重要課題。因此,金管會下一階段將積極推動銀行辦理家族辦公室業務,藉以扶持臺灣中小企業傳承及永續發展。
二、資本市場服務團壯大我國資本市場:金管會已督請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包括「共同推動發行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小組」、「推動永續發展債券小組」、「引導大眾資金投入國內公共建設推動小組」及「促進國際交易所交流及跨境新商品合作小組」等4個專案小組,金管會將督導各小組持續聽取外界意見檢討相關規畫,並推動發行公司進入資本市場、輔導協助政府機關透過永續發展債券、金融資產證券化及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等金融商品,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並推動與各交易所ETF等商品跨境掛牌。
三、引導保險業投資國內公共建設及實體產業:金管會業於今年3月26日發布解釋令,擴大保險業資金辦理公共投資及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範圍,後續將研修提高保險業逕為辦理投資之適用門檻金額等相關規定,加大投資誘因,鼓勵保險業等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及實體產業。
四、鼓勵保險業開發多元化保險商品及開辦財富管理業務:為推動OIU業務發展,並鼓勵壽險業者開發多元化OIU保險商品,金管會業於今年5月6日修正發布「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管理辦法」有關準備金提存及負債避險相關規定,以利保險業發展創新商品及進行風險管理;另後續將放寬壽險業者申請開辦財富管理業務之資格條件等規定,鼓勵保險業開辦財富管理業務。
金管會將持續與金融業緊密合作,蒐集各界意見並滾動式檢討調整相關措施,目標不僅是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壯大臺灣金融產業,更要提升在全球資產管理領域的競爭力。金管會期望透過整合多元資源,推動各類金融商品與服務的創新與串聯,擴大臺灣資產管理市場的廣度及深度,營造讓國內外資金願意來臺、留臺的環境,進而帶動臺灣整體產業及經濟之正向發展,並達到「二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穩步邁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之目標。
聯單位:銀行局外國銀行組
聯絡電話:(02)8968-9785
如有任何疑問,請來信:本會民意信箱
發展臺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策略聚焦於「壯大」與「串聯」兩大核心方針。首先,由各金融產業壯大自身能力,包括提升資產管理規模及培育專業人才,藉此強化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同時,串聯各金融業創造更多元之金融服務,不論是金融機構彼此相互合作,以及金融商品整合與創新,藉由一站式資產管理服務體系,提升整體市場效能與國際吸引力。目前重要措施成果如次:
一、提升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及鬆綁法規均見成效:依本會政策規劃預計於2年內完成54項法規鬆綁與業務開放,及增加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新臺幣(下同)4兆元。截至今(114)年3月底,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已近34兆元,較計畫推動前增加約2.3兆元;並已完成25項法(令)規鬆綁,另國際金融業務條例有關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下稱OIU)租稅優惠年期延長相關修正條文草案亦已報立法院審議。
二、全面開放銀行辦理高資產業務:為增加高資產業務參與者,及推進銀行資產管理規模,本會已於今年3月3日修正「銀行辦理高資產客戶適用之金融商品及服務管理辦法」,全面開放銀行辦理高資產業務,並採業務分級化管理。中小型銀行於開辦部分高資產業務累積一定期間經驗後,即可申請辦理更多高資產業務項目。本會今年以來已核准3家銀行加入辦理高資產業務,並有多家銀行持續洽詢相關申請事宜。
三、建置地方資產管理專區(下稱專區):在中央與地方協力合作下,初步選定於具有國際港都特色之高雄市設立專區。金管會已於今年4月1日發布「金融業申請進駐地方資產管理專區試辦業務作業原則」,共開放38項業務於專區試辦,預計今年7月正式開辦。目前已有15家銀行、5家證券商、10家投信投顧業者及5家壽險業者表達進駐專區意願,亦有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宣布主動加入,期待於專區發展更多金融合作機會。
四、推出臺灣創新板2.0:為協助優質新興產業加速進入資本市場,吸引更多新創企業申請上市,金管會已於今年1月6日取消創新板合格投資人限制,並強化創新性審查機制,截至4月底,日均成交值為前一年度日均成交值之1.8倍。
五、創建臺版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第一階段透過公私協力,由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協助全體國人建立個人TISA管理專戶,在一定額度內由資產管理業者讓利,發行經理費率及手續費率優惠方案,帳戶建置預計於114年6月完成;第二階段持續與相關部會研商租稅或其他誘因,增加TISA之普及率與參與率。
六、推出新型態ETF及完成臺日跨境ETF掛牌: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資產ETF,有18 家投信業者有意願發行,目前已有9檔送件申請,第一檔主動式ETF已於114年5月5日掛牌上市。另已公告日本為我國承認之基金註冊地與基金管理機構所在地,預計114年第3季首檔跨境ETF掛牌。
七、外資金融機構加大投資臺灣:3家外國銀行在臺子行及1家外國銀行在臺分行已參與高資產財富管理業務並將投入資金進駐專區,部分外國銀行在臺分行表達申辦高資產業務及進駐專區意願;3家外資投信公司,規劃在臺新增區域中心或擴大員額規模。
八、加速專業人才培訓:金管會結合國立政治大學及中山大學兩所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及台灣金融研訓院等訓練機構,透過國內外師資之整合,積極開設課程,訓練具有財富管理與國際資產管理等關鍵核心職能之人才。金管會亦於今年4月1日要求申辦高資產業務或申請進駐專區試辦業務之銀行,其辦理相關業務之人員,應參加該等機構舉辦之訓練課程達一定時數以上,以強化財富管理專業職能。
金管會表示,為打造更具競爭力與吸引力的全方位資產管理體系,未來將持續推動多項重點工作,具體規畫包括:
一、推動家族辦公室支持產業發展:中小企業長期以來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隨著中小企業主逐步進入傳承規劃階段,如何滿足其個人、家族與企業之整合性規劃服務,是銀行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重要課題。因此,金管會下一階段將積極推動銀行辦理家族辦公室業務,藉以扶持臺灣中小企業傳承及永續發展。
二、資本市場服務團壯大我國資本市場:金管會已督請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包括「共同推動發行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小組」、「推動永續發展債券小組」、「引導大眾資金投入國內公共建設推動小組」及「促進國際交易所交流及跨境新商品合作小組」等4個專案小組,金管會將督導各小組持續聽取外界意見檢討相關規畫,並推動發行公司進入資本市場、輔導協助政府機關透過永續發展債券、金融資產證券化及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等金融商品,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並推動與各交易所ETF等商品跨境掛牌。
三、引導保險業投資國內公共建設及實體產業:金管會業於今年3月26日發布解釋令,擴大保險業資金辦理公共投資及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範圍,後續將研修提高保險業逕為辦理投資之適用門檻金額等相關規定,加大投資誘因,鼓勵保險業等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及實體產業。
四、鼓勵保險業開發多元化保險商品及開辦財富管理業務:為推動OIU業務發展,並鼓勵壽險業者開發多元化OIU保險商品,金管會業於今年5月6日修正發布「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管理辦法」有關準備金提存及負債避險相關規定,以利保險業發展創新商品及進行風險管理;另後續將放寬壽險業者申請開辦財富管理業務之資格條件等規定,鼓勵保險業開辦財富管理業務。
金管會將持續與金融業緊密合作,蒐集各界意見並滾動式檢討調整相關措施,目標不僅是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壯大臺灣金融產業,更要提升在全球資產管理領域的競爭力。金管會期望透過整合多元資源,推動各類金融商品與服務的創新與串聯,擴大臺灣資產管理市場的廣度及深度,營造讓國內外資金願意來臺、留臺的環境,進而帶動臺灣整體產業及經濟之正向發展,並達到「二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穩步邁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之目標。
聯單位:銀行局外國銀行組
聯絡電話:(02)8968-9785
如有任何疑問,請來信:本會民意信箱
- 記者:金管會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