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再度狹窄 醫「瓣中瓣」手術重獲心

醫療團隊植入網狀記憶金屬生物瓣膜,取代病變瓣膜(圖/醫院提供2025.8.26)
[NOWnews今日新聞] 72歲王姓患者四年前因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接受傳統開心手術植入人工瓣膜,卻因長期洗腎造成血管鈣化加劇,近日胸悶、喘促症狀再度惡化。醫師評估後認為患者體況已不適合二度開胸,遂決定採取新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TAVR),於原瓣膜位置進行「瓣中瓣」手術,術後僅三日即順利出院,恢復良好。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劉殷佐指出,傳統開心手術需切開胸腔、切除病變瓣膜,再縫上人工瓣膜,恢復期長、風險高;反之,TAVI 透過導管從股動脈或胸、頸部將新瓣膜送入心臟,不僅屬於微創治療,傷口小、恢復快,更適合高齡或不宜再度開胸的病人,對提升生活品質有明顯助益。
「這是一線生機!」劉殷佐強調,TAVI 雖屬高成本手術,費用動輒上百萬元,但若符合健保規範,可獲給付補助,大幅減輕患者經濟壓力。王伯伯符合條件,因此能安心接受治療。
心臟內科主任王宇澄補充,王伯伯因洗腎導致人工瓣膜快速鈣化,合併糖尿病、心律不整等多重共病,二度開胸風險極高。醫療團隊最終決定以「瓣中瓣」技術直接在舊瓣膜內置入新瓣膜,透過影像導航精準定位,歷經一個多小時手術順利完成,讓心臟血流恢復正常。
王宇澄提醒,主動脈瓣膜狹窄是常見的心臟老化疾病,瓣膜如同心臟的「單向門」,若因鈣化導致開合不全,將造成血液流出受阻,引發心臟肥厚與衰竭。患者常出現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甚至昏厥,卻容易誤以為是冠心病,延誤治療時機。
醫師呼籲,高齡族群、三高患者、長期抽菸或肥胖者均屬心血管高風險群,一旦出現胸痛或走路容易喘,應及早就醫檢查,以免病情惡化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相關新聞
禪機山易經大學結業 2400學員齊領賢士證書
石岡熱氣球嘉年華登場 暢遊山城全攻略
58元運費藏陷阱 網路愛心領養險成「肥羊」
- 記者:nownews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