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物調券分配失衡 議員轟變特定區專屬品

中市物調券分配失衡 議員轟變特定區專屬品
議員楊典忠指出,許多民眾反映「從沒領過一次」,質疑市府物調券淪為「特定區域振興專屬品」。(圖/柳榮俊攝2025.10.16)

[NOWnews今日新聞] 台中市議會財經委員會今(16)日進行業務質詢,市議員楊典忠、林祈烽針對「物調券發放公平性」問題提出質疑。楊典忠指出,連續三年發放的物調券,許多民眾反映「從沒領過一次」,質疑市府每年編列7,000萬元預算,卻讓物調券淪為「特定區域的振興專屬品」。

楊典忠批評,市府不僅在發放時間與地點上不公平,對於未在市場、商圈或攤販集中區經營的基層店家與攤販更為不公,這些店家不僅無法受惠,反而因買氣被導向特定區域而生意下滑。他指出,113年至今三波發放中,潭子僅獲750張、外埔300張、石岡甚至「掛零」,各行政區差距懸殊。

據經發局資料,近兩年三波共發出105萬張物調券,但分配嚴重失衡。楊典忠指出,人口僅7萬多的東區獲配10萬6,900張,竟高於人口30多萬的北屯區(10萬5,800張)與西屯區(9萬5,900張);人口12萬的南區也僅獲9萬3,200張,而僅1.8萬人口的中區卻有7萬6,900張,平均每人可分得4.3張,全市最高。

他進一步指出,海線三區清水、梧棲、沙鹿合計人口超過25萬人,發放總量卻僅9萬張,比東區還少,「海線人口是東區三倍,拿到的券卻更少,這樣怎麼服氣?」

楊典忠更點名,潭子、外埔、石岡等地區幾乎被物調券政策「遺忘」。潭子人口逾10萬卻僅750張,外埔僅300張、石岡掛零,「這三區沒有市場或夜市嗎?民眾繳一樣的稅,卻領不到一張券,公平嗎?」他批評,112年市府曾在潭子、石岡、大安等區發券,但113年、114年卻全數取消,使當地商家與民眾被邊緣化。

楊典忠強調,物調券原意在於振興基層經濟、帶動人潮與錢潮,但若發放與使用範圍設計不公,恐加劇城鄉差距。他呼籲市府應檢討制度、回歸公平與普惠原則,「既然是振興地方經濟,就應讓所有市民能用券、所有攤販能收券,才能真正帶動全市消費循環,讓台中經濟活力遍地開花。」

對此,副市長黃國榮表示,三年來我自己也沒領到過物調券。他強調,物調券設計原本是為振興市場、商圈與夜市經濟,因此採現場排隊兌換方式,並非普發。

經發局長張峯源說,物調券發放數量依市場攤位、商圈會員及夜市攤販數計算,東區因建國市場攤位數多,因此配額較高。石岡等區因缺乏市場、商圈及夜市,未列入發放區域,但民眾可就近至東勢、豐原使用。會與石岡、外埔區公所協調,評估後續發放機制調整。



相關新聞


媽祖慈悲護眾生 五宮聯誼會愛傳花蓮災區


砸千萬換2784人 議員酸:台中購物節錢花光、人氣空


救命錢不能閒著 議員:中市災準金要用得快、救得準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