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養心、科學啟智——竹林中學以全人教育點亮未來

【撰文|創新聞記者 陳光蘊|文教特稿】走進竹林中學,總能感受到一種安靜卻堅定的力量。那是對教育的信念——學習不僅為了分數,更為了成為完整而幸福的人。在語言的光與科學的熱之間,竹林的孩子正以雙翼飛翔,用文字描繪世界的輪廓,用實驗與思辨探索未來的邊界。這正是「全人教育」最動人的樣貌——既能提筆立言,也能舉目觀星。

▲高三曹群峰同學(右)於地球科學項目脫穎而出,成功晉級全國賽。指導老師曹博凱 (中) (圖/私立竹林中學提供)
語言之光:讓表達成為一種自信
語言是靈魂的鏡子。在語文競賽的舞台上,竹林學子一次次以創意與真誠書寫自我,讓世界看見屬於青少年的思維光芒。從邱顗恩、鮑紹齊的全國英文作文優勝,到張庭瑀奪下英語演講冠軍,再到今年楊子霈、侯蕙仁雙雙抱回榮耀——每一篇作品、每一次上台,都是自信與努力交織的故事。
竹林的英語教育,不僅是語法的操練,更是思辨與表達的訓練。老師們相信,「語言是思想的延伸,是理解世界的方式。」學生們學的不只是文法,而是如何用言語去溝通、去理解、去創造。正如教育哲人約翰‧杜威(John Dewey)所言:「教育即生活,學習即成長。」竹林的英語教育,讓孩子在生活中學語言、在語言中找到自我。
那份能勇敢開口說出自己想法的自信,正是教育最珍貴的果實。

▲竹林中學校區。 (圖/創新聞記者陳光蘊翻攝2025.11.06)
科學之熱:從思辨邏輯到探索未來
如果語言是光,那麼科學就是熱。竹林學子在數理與資訊領域中,以理性與熱情書寫另一種榮耀。今年在新北市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理及資訊學科能力競賽中,高偉哲(生物)、梁詠盛(物理)、游智傑(化學)、柳元評(數學)、王玨(資訊)等同學皆獲佳作,曹群峰更以地球科學第六名晉級全國賽,為校再添佳績。
他們不只是解題者,更是「問題的思考者」。每一次挑戰、每一次模擬,都不只是為了名次,而是為了理解背後的原理、尋找答案的邏輯。校長盧志雄指出:「孩子們能在語言與科學間自由切換,那才是真正的素養。」這句話,精準揭示了竹林教育的核心精神——跨域、思辨、實踐並行。
在竹林的教室裡,學習不只是接受知識,而是勇敢提問、主動探索。這樣的教育,正呼應古人所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與學並進,理性與想像交融,竹林的孩子因此能在科學的疆界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竹林中學入選「新北市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理及資訊學科能力競賽」複賽選手 賽前與校長合影。(圖/私立竹林中學提供)
教育的溫度:健康與幸福的學園
竹林中學的願景,是打造一座「健康幸福學園」。這四個字,並非口號,而是一種教育哲學。學校相信:快樂的學習,才能孕育持久的熱情;被理解的學生,才能發揮最大的潛能。在這裡,老師不只是教導者,更是點燈者與傾聽者。他們陪伴學生走過迷惘的時光,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被看見、被尊重。如同蘇格拉底所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竹林師長的責任,就是在每個孩子心中,點燃那盞屬於自我成長的光。
校園裡的競賽,不是壓力的象徵,而是自我挑戰的舞台。竹林以正向學習氛圍與全人關懷,讓學生能在挫折中學會堅韌,在努力中感受幸福。這樣的教育氣息,正是竹林最動人的底蘊。

▲楊子霈同學(左)榮獲114學年度全國高中英文作文比賽優勝,侯蕙仁同學(右)獲佳作。(圖/私立竹林中學提供)
展望未來:在探索中成長,在成長中發光
未來的教育,不只在課本裡,而在體驗與探索中被重新定義。12月7日登場的「115學年度國中部多元入學卓越探索營」,將以實境任務、挑戰闖關的形式,讓準國一新生提前體驗「竹林式學習」——學中玩、玩中思、思中成長。
竹林中學用實際行動證明,教育並非終點,而是一場持續的啟程。正如詩人泰戈爾所言:「教育的本質,是讓生命散發光與熱。」竹林的孩子們,正是在這光與熱之中,成為更好的自己。真正的教育,不是教孩子成功,而是教他們找到能讓自己發光的方向。而竹林,正是那片讓光綻放的土壤。
- 記者:陳 光蘊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