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兩湖濕地生態 公民親手打造原生水生植物熱點

發稿單位:花卉試驗中心

發稿日期:114年5月1日

發稿時間:09:30

新聞聯絡人:劉玉華

聯絡電話:0928880031

承辦聯絡人:林育正

聯絡電話:0919303926

探索兩湖濕地生態 公民親手打造原生水生植物熱點



為使大湖公園與碧湖公園的水域環境更加生態化,工務局公園處近年委託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進行外來魚種的研究與移除,今年5月2日到5月3日亦與內湖社區大學、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共同籌辦一系列課程活動,讓專家與老師在說明大湖與碧湖的生態後,由公民一同參與討論,再一起攜手改造大湖公園國父銅像廣場前的小池,使其作為復育臺北盆地原生濕地生態的起點,期望未來成為復育臺北市原生魚蝦蟹和水生植物的熱點。

這次課程活動主題訂為「雙湖生態修復願景行動坊」,內容共三場,分別是5月2日(週五)晚間7點的「說著說著AI畫起來—看見雙湖願景座談」,透過左承偉老師說明大湖與碧湖的過去與現今的生態狀況,激發參與民眾相互討論,再由陳怡瑄老師引導製作AI畫面,讓討論後的想像落成具體的影像。第二場則是5月3日早上9點在碧湖小白宮前集合,由張嘉宏老師帶領大家「探索水生植物生態角色—碧湖生態考察」,讓參加民眾透過人工浮島,認識原生水生植物。左承偉老師則會說明水生植物在濕地生態的角色與功能,以及與其他生物的關聯性。

5月3日下午2點將辦理實作課程「體驗原生水生植物復育—大湖生態修復」,由張嘉宏老師與左承偉老師,一同帶領參與學員,針對大湖公園原荷花池水塘濕地,進行生態修復體驗,移除外來水生植物並復育原生水生植物,恢復生機促進淨化。活動將透過說明外來種水生植物如光冠水菊等危害並了解三白草、荸薺、野慈姑、水豬母乳、大葉田香、水王孫等原生水生植物在濕地的重要性,然後一起動手完成沉水式浮島的製作,以及栽植原生水生植物。

公園處花卉中心林育正主任進一步表示,大湖公園為內湖區生態化示範公園,公園處持續改善大湖生態及水質,除透過外來魚種移除外,種植水生植物亦有吸附水中汙染物、提供生物食草及棲所、改善水泥化等功能。今年的課程以營造棲地為主軸,有興趣的民眾可透過課程與活動,更加認識雙湖生態與人文底蘊,共同營造公園水域生態環境。


報名連結:線上報名

交通方式:

碧湖公園:可搭乘捷運文湖線至文德站下車後步行約10分鐘,另外也可搭乘247、267、278、28、521、552、小2等公車至內湖國小站下車,往內湖路二段方向步行即可到達。

大湖公園:可搭乘捷運文湖線至大湖公園站下車,另外,也可搭乘247、247區、284、617、617副、620、630、677、677副、681、683、棕10、棕9、紅2、紅31等公車至大湖公園站下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