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左起依序是vivo X Fold5、三星Galaxy Z Fold7與Google Pixel 10 Pro Fold。(圖/廖梓翔攝)

[周刊王CTWANT] 今年台灣的摺疊機市場可以說是熱鬧非凡,除了每年必定推出摺疊機的三星推出了Galaxy Z Fold7外,Google也推出了Pixel 10 Pro Fold,就連往年僅在中國市場推出摺疊機的vivo,今年也在台灣推出了X Fold5。三款雖然都是摺疊機,但詳細比較起來,其實真的可以說是各有特色。本次《CTWANT》還是以商務人士的需求切入,從硬體效能、介面設計、方便使用性,以及相機拍照結果分析,看到底哪款能成為商務人士提升生產力的工具。

1.硬體效能

透過安兔兔跑分之後,三台手機的跑分數據如下。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製表)

單從數字上來看的話,Galaxy Z Fold7的硬體跑分是成績最高的,其次是X Fold5,而Pixel 10 Pro Fold的分數低到有點嚇人。有科技網紅實際監測過手機運作的情況,發現Pixel 10 Pro Fold目前的硬體似乎還沒有跑出全力,推測可能官方日後會再釋出新版的驅動來提高速度,畢竟過往Google的確有透過軟體更新的方式釋出新版的驅動程式,如此推測不無可能。。

2.顯示內容

三支手機在原廠預設的狀態下,隨機抓一篇新聞文字來進行閱讀的時候。不管是從封面螢幕或是內頁螢幕來看,Google Pixel 10 Pro Fold所顯示的資訊是最多的,其次是vivo X Fold5,而Galaxy Z Fold7則是排在最後,但彼此間大約是兩三行文字的差異。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Google Pixel 10 Pro Fold內外螢幕顯示情況。(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vivo X Fold5 內外螢幕顯示情況。(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Galaxy Z Fold7內外螢幕顯示情況。(圖/廖梓翔攝)

3.通知列的設計

在下滑通知列的設計上,Galaxy Z Fold7依舊採取傳統的單行式設計,所有資訊都在同一排,從畫面中間往下滑就是各項通知,畫面右上角往下滑則是快捷功能表,兩個頁面之間可以左右滑動切換。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Galaxy Z Fold7 內頁螢幕通知列顯示情況。(圖/廖梓翔攝)

X Fold5的通知列則是不管在哪個位置滑動都是出來一樣的,先是各項通知,再通知頁面下再滑動,就是各項快捷功能的啟動。可以說是對熟悉一般手機操作的用戶來講十分貼心。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vivo X Fold5 內頁螢幕通知列顯示情況。(圖/廖梓翔攝)

Pixel 10 Pro Fold的通知列則還是秉持傳統,封面螢幕是採取類似XFold5兩段式下滑,而內頁螢幕則是一頁式分成兩行的設計,在資訊顯示上可以說是非常的俐落。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Pixel 10 Pro Fold 內頁螢幕通知列顯示情況。(圖/廖梓翔攝)

4.軟體內外螢幕切換

這件事情真的是摺疊機最麻煩的點,因為內外螢幕比例與解析度的不同,所以在執行程式的過程中「打開或關閉」螢幕,都會讓程式發生一些狀況。三台手機共同的特色是,如果遇到程式可以自適應解析度的話,基本上可以無感的切換內外螢幕使用。

但如果是程式沒有自適應解析度的話,實際測試的過程中,X Fold5基本上是「直接繼續運作」,但是解析度比例就會變得非常奇怪。這時候就要重新啟動程式。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vivo X Fold5在程式執行中切換內外螢幕的情況。(圖/廖梓翔攝)

而Galaxy Z Fold7的做法就顯得比較簡單,不管是從封面螢幕切換到內螢幕,還是從內螢幕切換到封面螢幕,如果遭遇比例問題,系統直接「強制要求重啟」。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Galaxy Z Fold7在程式執行中切換內外螢幕的情況。(圖/廖梓翔攝)

而Pixel 10 Pro Fold可以說是三台裡面處理最好的,不管是從封面螢幕切換到內螢幕,還是從內螢幕切換到封面螢幕,如果遭遇比例問題,系統會讓你「先正常使用」,只是會調整成一個相對應的比例,如果真的不方便使用的話,也可以選擇自己點選右下角的圖案重新啟動程式。這樣就避免了切換螢幕後「被迫重新開啟App」的情況,至少能先處理到一個段落後,再自行選擇重新開啟軟體的時間。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Pixel 10 Pro Fold在程式執行中切換內外螢幕的情況。(圖/廖梓翔攝)

5.軟體快捷列設計

在X Fold5上,軟體快捷列還成兩種設計,分別是在底部的「工具列」與常駐在右側邊的「快捷列」。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X Fold5有下方與右邊兩個工具列。(圖/廖梓翔攝)

常駐在右側邊的「快捷列」可以讓你挑選那些「偶爾會用到但是懶得找」的軟體,比如錄音、地圖等等。用戶可以自己繼續在這個空間中添加App,最高可以添加到21個。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右側快捷列的App最多可以放到21個。(圖/廖梓翔攝)

而下方工具列所呈現的App,其實與內頁螢幕底部擺放的快捷軟體有直接相關。桌面預設可以放5個你設定的App+3個近期啟用過的App,後續啟動其他應用程式時,底部工具列的軟體就是會變成你原本設計的樣子,這排最多可以擺放8款App。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桌面底下App的擺放順序,就跟工具列有直接關係。(圖/廖梓翔攝)

在Galaxy Z Fold7上,軟體快捷列還是傳統兩種設計,分別是在底部的「工具列」與常駐在右側邊的「側螢幕面板」。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Galaxy Z Fold7有下方與右邊兩個工具列。(圖/廖梓翔攝)

常駐在右側邊的「側螢幕面板」上方4個App是系統自動給予的外,下面預設有其他空間,可以讓你挑選那些「偶爾會用到但是懶得找」的軟體,比如錄音、地圖等等。用戶可以自己繼續在這個空間中添加App,最高可以添加到22個。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側螢幕面板」的App最多可以放到22個。(圖/廖梓翔攝)

「側螢幕面板」除了可以放各種App的快捷按鈕外,同時也可以放小工具、行程提醒,甚至是天氣等資訊。而且與前代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終於可以讓小工具跟App快捷列混合使用了。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側螢幕面板可設定的功能類型,可以同時設定多種。(圖/廖梓翔攝)

而下方工具列所呈現的App,其實與內頁螢幕底部擺放的快捷軟體有直接相關。系統預設是擺放三星官方的App,像是電話、訊息、網頁瀏覽器、相簿、相機等軟體。但當你對螢幕底部的快捷軟體進行重新調整後,後續啟動其他應用程式時,底部工具列的軟體就是會變成你原本設計的樣子,這排最多可以擺放8款App。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桌面底下App的擺放順序,就跟工具列有直接關係。(圖/廖梓翔攝)

透過修改設定,下方工具列上的右邊也可以呈現2至4個「最近使用過的程式」。但實際呈現的數量還是會看你左邊到底擺放了多少App來決定(工具列上最多只能呈現10款App)。

在Google Pixel 10 Pro Fold部分,僅有底部一條僅容許6個空格的工具列,這6個空格中可以放讓你常用的App,也可以放你設計好的App資料夾。

而當你打開任何程式後,工具列就會直接變小放在螢幕底端,而右邊多出兩個「你最近使用」的App圖案,方便你隨時使用這些App。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桌面底下App的擺放順序,就跟工具列有直接關係。(圖/廖梓翔攝)

6.軟體多工設計

接下來就是進入到摺疊機的重頭戲「多工視窗」。摺疊機的一大特色,就是可以讓2個或2個以上的軟體同時呈現在螢幕上。而在Pixel 10 Pro Fold上,當你在內頁螢幕開啟某一套軟體後,可以從底部工具列(或是工具列的功能表中)找尋你要的App,接著按住App的圖標,這時候內頁螢幕就會呈現左右兩個大色塊,讓你決定這個新的App要放在哪。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如果你真的很常使用某2種軟體搭配起來的分割畫面顯示的話,也可以選擇「儲存應用程式配對」,這時候你的桌面上就會出現一個由2個App組合起來的圖標,以後只要點選這個圖標後,就會一次開啟2個App。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在Galaxy Z Fold7上,還是跟過去一樣的把分割畫面玩出花出來。除了也能從工具列拖曳App開啟左右分割畫面外,Galaxy Z Fold7透過拖曳App圖標的方式,可以直接很直觀的選擇上下分割或是左右分割,甚至將圖標放在中間時,會直接變成浮動視窗。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當然就像過去的機種一樣,Galaxy Z Fold7還能以此延伸,再打開第3個App,讓螢幕變成有3個軟體同時出現的三分割畫面,而且還能依照自己的喜好進行畫面的排版。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而在X Fold5的部分,同樣也可以透過工具列拖曳App的方式來啟動多工畫面。但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在打開一個App的情況下拖曳App的話,可以選擇要將新的App分割在左邊、上面、右邊,以及成為中間的浮動視窗。但要讓新增的App直接分割在下面的話,X Fold5是無法執行的。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在最多視窗的部分,X Fold5只能維持2個分割畫面+1個浮動視窗。(圖/廖梓翔攝)

但這次X Fold5有個非常特殊的功能「原子工作台」,這個功能可以一次啟用5個應用程式,像是一邊回郵件、一邊查資料、還能即時和同事聊天,所有視窗都能依照需求自由調整大小和排列。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依照App的不同,有著不同的排版呈現方式。(圖/廖梓翔攝)

除此之外,如果App之間要進行檔案、資料的傳送的話,原子工作台支援直接拖曳文件、圖片或文字,省去繁瑣的複製貼上步驟,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每個App之間的音量可以獨立調整。(圖/廖梓翔攝)

7.相機測試

過往摺疊機都有著「攝影不強」的通病,但不管是今年新加入的X Fold5,還是Galaxy Z Fold7,其實在攝影方面都有明顯的提升,以下是這次三台摺疊機在相機部分的硬體規格。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製表)

7-1.後置鏡頭日間戶外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就戶外日景而言,其實現場的畫面會比較接近Pixel 10 Pro Fold所拍攝出來的感覺,而Galaxy Z Fold7其實與Pixel 10 Pro Fold的結果算是很接近,只是在色溫偵測上略有不同。而最明顯差異的就是X Fold5,成品明顯與現場狀況有差異,但出來的成品卻是十分的討人喜歡。

7-2.後置鏡頭夜間戶外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就戶外夜景而言,現場畫面會比較接近Galaxy Z Fold7的拍攝成果,這時候換成Pixel 10 Pro Fold有明顯的提亮,但與Galaxy Z Fold7差異不大。而最突出的還是X Fold5,又是一張演算法強烈干預下產生的討喜照片。尤其是中間有一張照片,直接把打在牆壁上的紅光給去掉。

7-3.後置鏡頭室內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就室內照而言,Pixel 10 Pro Fold所拍攝出來的成品比較接近現場,而Galaxy Z Fold7則是有明顯的調色過。X Fold5就不用說了,顏色明顯的過份鮮豔飽和。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另外追加一下室內的美食模式,現場感覺還是比較接近Pixel 10 Pro Fold所拍攝出來的成果,而Galaxy Z Fold7的感覺反而有點暗沉。至於X Fold5,還是一樣是強大演算法干預出來的討喜照片。

7-4.後置鏡頭人像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在日間人像的部分,以人像拍攝見長的vivo應該就是說絕對無敵,X Fold5的成品幾乎無可挑剔。比較讓人訝異的是,Pixel 10 Pro Fold的表現其實比Galaxy Z Fold7來的好,尤其在Model臉上的瑕疵、光影的處理上,Pixel 10 Pro Fold會比較討喜。

7-5.後置鏡頭望遠焦段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Google望遠拍攝表現。(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Google望遠拍攝表現。(圖/廖梓翔攝)

其實在望遠攝影這邊,Pixel 10 Pro Fold的表現可以說是普通,畢竟這次Pixel 10系列所擁有的AI望遠功能目前還沒有放到Pixel 10 Pro Fold內。

而在於Galaxy Z Fold7與X Fold5的比較,其實兩者之間的差距並沒有那麼的大。但X Fold5的演算法真的太過於強大,一些極度望遠的作品,X Fold5都能有著讓人讚嘆的表現。

7-6.前置鏡頭肖像模式日間自拍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肖像自拍模式中,原以為會是X Fold5表現突出,實際上的確也是,在顏色的分布與細節上,X Fold5的表現的確優異,但是要論整體自然、稍微修點瑕疵的感覺的話,其實Pixel 10 Pro Fold的表現也十分不錯,至少明顯的優於Galaxy Z Fold7。

7-7.前置鏡頭夜間自拍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摺疊三強對決! 七大項目比拚全截圖一次看明白
(圖/廖梓翔攝)

夜間的肖像自拍模式中,X Fold5表現還是表現出色。但如果考量現場光源情況以及細節修補的情況,Pixel 10 Pro Fold意外的表現非常的好,顏色接近現場氛圍,又不會過度的修圖,但一些比較明顯的瑕疵還是會自動修補掉。

結語

整體而言,雖然三台都是摺疊機,三台細分下來還是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如果你是真的會長時間的拿手機在各種App中切換、查詢資料、回應訊息,或是極端追求硬體效能的話,那麼還是推薦購買Galaxy Z Fold7,但相對的,價格上就會比較昂貴些(官方建議售價新台幣66,900元起)

如果你在拿手機多工之餘,又需要兼顧到拍攝,甚至需要「快速地拍出好照片」,那麼有著原子工作台、操作介面又比較細膩,外加相機強悍的vivo X Fold5就是你的直接選擇,官方建議售價為新台幣52,990元。

而Google Pixel 10 Pro Fold雖然在介面上、相機上不如前兩者華麗,但這次他有著航太材質製成的高強度轉軸,並且採用無齒輪設計,甚至還有著前兩者都沒有的IP68防塵防水功能。

要知道,Galaxy Z Fold7只有IP48,日常的潑濺與阻擋較大顆粒的灰塵。X Fold5防水性能支援IPX8與IPX9+,防塵則有IP5X,能有效防止灰塵進入機身。如此比較之下,有著IP68防塵防水功能Pixel 10 Pro Fold,對於那些追求「穩定」、「耐用」、「可靠」的用戶而言,可以說是十分的推薦。官方建議售價新台幣56,990元。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