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台灣破6成乳癌同一型 術後黃金期「加強治療」大降三成復發率

▲台北馬偕醫院乳房中心主任張源清提醒,荷爾蒙陽性乳癌患者得抓緊術後黃金期,預防復發。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施建宏/台北報導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其中超過六成均屬於「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HR+/HER2−)」的早期乳癌類型,大多數經手術及完整治療之後,預後都不錯,剩下最大挑戰就是如何避免「復發」,台北馬偕醫院乳房中心主任張源清指出,這一群人年輕女性比例高,要考慮的不只是撐過頭5年而已,而是未來50年的存活率,臨床最新治療觀念已轉向更積極,術後應與醫師溝通是否接受加強型的輔助治療,有機會大降三成復發率。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癌症登記報告及死因統計數字,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111年有1萬7366人罹患乳癌;112年有2972人死於乳癌,死亡率亦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二。
張源清說,乳癌不論發生率、死亡率一直都是台灣女性的最大威脅,而在三個主要乳癌分類中,荷爾蒙陽性的這一個族群又占特別大的比例,大約有60%到80%,也就是說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乳癌都是所謂的荷爾蒙陽性,相較於三陰性乳癌、HER2陽性乳癌,惡性程度較輕,大多數患者在接受手術和荷爾蒙治療之後,病情都能獲得不錯控制。
不過,研究顯示,荷爾蒙陽性乳癌仍有大約一到三成的患者會出現復發的情形,尤其前5年是關鍵期。
張源清指出,台灣乳癌有不同於國外的特性,不但好發在40歲到50幾歲中壯年,且年輕女性比例高一點,在4、50歲發現罹癌,以台灣人的平均餘命來看,人生才過一半而已,還有整整50年的存活率要拚,這一群荷爾蒙陽性患者需要的是長期的奮戰,但過去卻被討論的不多。
哪些人的復發風險高?臨床評估標準,主要與腫瘤大小、有無淋巴結轉移、腫瘤的惡性程度以及年齡大小等因素有關。
張源清說,目前針對多顆淋巴結轉移或腫瘤大、惡性度高的「高風險」族群,健保已有給付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療法,要注意的是,即使沒有淋巴轉移,但只要腫瘤≥3公分,或腫瘤屬於Grade 3(較惡性)等,仍屬於「中高風險」族群,也需要更積極的術後治療來降低復發機會。
張源清表示,針對這一些「中高風險」族群,根據臨床研究,可在術後使用新一代5-FU口服化療藥物搭配一年荷爾蒙治療,有助降低復發率,且副作用較輕。他強調,上述二種利用細胞週期抑制劑和口服化療藥物的加強型輔助治療,目前醫學上已證實分別可對於高風險以及中高風險的患者,降低25%到30%的復發機率。
聞癌色變是人性!張源清坦言,病人永遠會擔心復發,但正確心態應該是尋求積極的治療,去避免復發,而非擔心復發,「就像我們應該避免跌倒,而不是擔心跌倒」,特別是早期乳癌患者,建議應該跟醫師溝通是否接受加強型的輔助治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個人化醫療模式。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陳 鈞凱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