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瀏量下滑8% 生成式AI與社群影音成主要衝擊來源
Wikipedia正面臨十多年來罕見的流量下滑,根據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負責人Marshall Miller日前發表的最新部落格文章指出,Wikipedia人類使用者的頁面瀏覽量在過去一年下降了8%。
Wikipedia正面臨十多年來罕見的流量下滑,根據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負責人Marshall Miller日前發表的最新部落格文章指出,Wikipedia人類使用者的頁面瀏覽量在過去一年下降了8%。
Miller表示,這項下降趨勢在基金會更新機器人(bot)偵測系統後更加明顯,分析發現今年5、6月的異常流量多為設法規避偵測機制的自動程式,而非真正的人類使用者。
[caption id="attachment_196018"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24"]
Wikipedia正面臨十多年來罕見的流量下滑,根據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負責人Marshall Miller日前發表的最新部落格文章指出,Wikipedia人類使用者的頁面瀏覽量在過去一年下降了8%。(圖/Unsplash)[/caption]
延伸閱讀:
「Hey Copilot」就能開機 微軟讓Windows 11電腦變成AI語音助理
他將流量下滑部分歸因於「生成式AI與社群媒體對資訊搜尋習慣的影響」。隨著搜尋引擎越來越多使用AI直接生成答案,而非導引用戶前往原始網站,像Wikipedia這樣的開放式知識平台因此受到波及。同時,年輕世代傾向從短影音與社群平台中尋找資訊,也分流了傳統開放網路的注意力。
Google方面則對此說法提出反駁,聲稱AI搜尋實際上帶來了更多查詢與更高品質的點擊。
Miller強調,雖然使用者進站量減少,但並不代表Wikipedia的知識價值下降。「資訊可能不再經由我們的網站被閱讀,但它仍以各種形式在世界流通。」他表示,維基媒體基金會曾試驗以AI生成條目摘要的專案,但因編輯群對準確性與透明度提出疑慮,該計畫已暫停。
不過,Miller也警告,若讀者對資訊來源的意識降低,Wikipedia的長期生態將受到威脅。「隨著造訪Wikipedia的人減少,參與編輯的志願者與支持我們運作的捐款者也可能隨之減少。」他呼籲各大搜尋與AI平台在使用Wikipedia內容時,應反向引導更多訪客回到原網站。
為回應這一變化,維基媒體基金會正研發新框架,用來明確標示AI或搜尋結果中引用Wikipedia內容的來源,並成立兩個團隊,推動平台接觸新讀者與培養志願者。
Miller也呼籲公眾維護內容的完整性:「當你在網路上搜尋資訊時,記得檢查出處並點擊原始資料來源。請讓更多人了解,生成式AI背後的知識是由真實的人編寫而成,他們值得被看見與支持。」
資料來源:TechCrunch、Storyboard18
這篇文章 Wikipedia瀏量下滑8% 生成式AI與社群影音成主要衝擊來源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 記者:鄧天心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