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水中的冠軍1/潮濕與霉味摔出61面金牌 明德高中柔道隊讓人驚豔

淹水中的冠軍1/潮濕與霉味摔出61面金牌 明德高中柔道隊讓人驚豔
明德高中柔道隊不僅有在校隊員,他校學生也會到此訓練,年齡層從國小橫跨到社會人士。(圖/沈建邦攝)

[周刊王CTWANT] 新北市立明德高中柔道隊成立20逾年,多次為新北奪下漂亮佳績,全中運至今已拿下「61金、50銀、68銅」,更被譽為「國手搖籃」,而在奪牌光芒下,選手們竟長期在地下室與霉味、潮濕搏鬥,台灣之光多年來被困在環境惡劣的「地下道場」,好不容易爭取到硬體補助經費,卻因非重點項目而被要求自籌20%,讓改善工程遲遲無法進行,柔道隊教練黃呈堯則盼能給選手們更好環境,讓孩子們持續發光。

明德柔道隊成立於2000年,至今培育出超過300位選手,第17屆的柔道選手蔡明諺更被譽為「超強高中生」,16 歲就拿到亞洲盃(亞洲青年運動會)銅牌,高二就入選亞運、東亞運、奧運與亞洲青運,並在2016年參加里約奧運男子 60 公斤級柔道比賽,晉級32強,優異成績成為無數後進年輕選手追逐的目標。


淹水中的冠軍1/潮濕與霉味摔出61面金牌 明德高中柔道隊讓人驚豔
蔡明諺征戰國際賽事多次為國爭光,黃呈堯欣慰地表示他是明德的驕傲。(圖/民眾提供)

明德柔道隊的其他選手表現同樣優秀,至今在全中運為新北拿下「61金、50銀、68銅」,明德也成為公認的「國手搖籃」,但在獎牌的輝煌成績下,則是選手們在霉味地下室奮鬥的日日夜夜。

記者實際走訪柔道館,發現訓練場地因位在體育館地下室明顯感受到空氣潮濕悶熱。儘管教練已盡力開啟空調配合排風管,但空氣流通仍無法與外界場館相比。訓練時間一到,陸陸續續看見已整裝完畢的隊員,年齡層橫跨國小低年級到畢業多年的校友,在艱困環境下仍堅持訓練。

黃呈堯回憶,柔道隊最早的道館空間更小,甚至曾面臨「糞便管線溢漏」的衛生危機,迫使他們在走廊上短暫訓練。之後在校方協助下,他們搬遷到新蓋體育館的地下室,將原訂的桌球室改為柔道隊訓練空間。

儘管30年前曾被譽為「全台最美柔道館」,但在歲月流逝下逐漸變樣,且因不夠挑高和位於地底,加上缺乏完整的空調與除濕系統,長年下來已成為隊伍最大的訓練挑戰。

「濕度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地下室存在的問題。」黃呈堯無奈表示。道館的濕度之高,讓他們必須採購5、6台除濕機來對抗。高二的隊員吳諮昀坦言,最讓人困擾的是「軟墊發霉很臭」,因為沒有足夠的空間讓墊子風乾,濕氣積在軟墊裡頭,久了氣味難聞,大大影響訓練環境。


淹水中的冠軍1/潮濕與霉味摔出61面金牌 明德高中柔道隊讓人驚豔
柔道館位於地下室,長年有潮濕、通風不良等問題,也因空間不夠導致隊員訓練時,要時刻注意周遭環境。(圖/沈建邦攝)

更令人擔憂的是淹水問題,場館總共歷經3次淹水,其中2次是颱風造成,水位甚至高達大腿處,造成地板全毀必須打掉重鋪。惡劣的環境也讓選手的訓練效率與健康受到影響。

真正限制明德柔道隊訓練品質的根本原因是「空間」。黃呈堯指出,巔峰時期柔道隊同時有70幾個成員在此訓練,甚至東南亞多國及日韓代表隊也曾選址在此,礙於場館空間不大,40多個學生已塞滿整個道場,隊員吳諮昀認為,人太多讓練習效率變小,大家沒辦法盡情地摔,實力也很難再往上突破,難以想像巔峰時期70人該如何訓練。

面對硬體設施的不足,黃呈堯卻始終沒有放棄,「主要是你要自己去克服環境,當環境不能改善的時候,你就要讓自己適應。」他用成果證明這份鐵血教育的價值,也讓明德柔道隊在台灣體育界留下赫赫戰績。

吳諮昀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不僅是2023、2024年全中運冠軍,更在國手選拔中拿下第二名。他認為柔道讓他從一個懵懂的少年變成成熟的自己,不再像國中那樣「一直惹事情」。而面對如此訓練環境卻他卻並沒有喊苦,深知硬體設備、訓練器材甚至出賽都需要經費,只能珍惜現有的資源打出最好的成績。

而讓選手和家長難以接受的是,明德柔道隊好不容易爭取到60萬元硬體補助,卻被新北教育局要求自籌20%、12萬元,這筆錢也成為壓倒柔道隊的最後稻草,隊員們則盼能有更好的環境,好讓選手實力完整發揮,繼續在賽場上發光發熱。

對此,新北市府教育局表示由體育局學校體育科回應,市府體育局學校體育科指出:依據新北市政府補助機關學校團體及個人作業要點第6點規定:各級學校應自基金賸餘款提撥總經費百分之二十之經費,至作業規範由教育局另定之。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