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籍網紅吉雷米四度來台救災:見證台灣韌性與人情味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重災 全台動員救援 法籍台灣女婿吉雷米第四度深入災區:「台灣的韌性在每個默默出力的背影裡」
花蓮縣光復鄉近日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溪水暴漲,瞬間衝擊下游聚落,導致房屋受損、道路中斷、居民失聯,災情慘重。地方政府緊急啟動應變機制,但因天候惡劣與地形險峻,救援困難重重。
災情傳開後,全台各地救難隊伍、國軍、消防人員與醫療團隊火速集結,志工車隊與民間物資也源源不絕湧入災區。便利商店、企業與社福團體發起捐助,短時間內募集大量飲用水、乾糧與藥品。許多青年自發組隊,穿上全新雨鞋、背著剛買的工具,毅然走入泥濘,只為「盡一份心力」。
(圖/翻攝臉書/吉雷米)
在這波救災行動中,法籍台灣女婿吉雷米(Remy Gils)再次現身。他來台近二十年,長期推廣台語與本土文化,對台灣土地早已有深厚情感。從八八風災、美濃地震到颱風賑災,他一次次挺身而出,這已是他第四度深入災區救援。
吉雷米在臉書發文,感性描述他在前往花蓮途中,看到一群年輕人穿著全新的雨鞋、揹著工具,沒有抱怨,沒有遲疑,就這樣一步步踏進災區。他動容寫下:「台灣的韌性,就在這些默默出力的身影裡。」
他強調,救災沒有界線,超越宗教、種族與政黨。「我們今天都是馬太鞍人。同島一命,天佑台灣。」
這段話迅速引發網友熱烈迴響。有人留言:「英雄不一定要披風。」也有人說:「最美的風景不是山河,而是人心。」網友感謝他一次次挺身而出,也呼籲大家持續關注災區需求。
目前,災區仍急需醫療資源、人力協助與長期重建規劃。雖然家園被沖毀,但許多災民仍堅強表示:「人平安最重要,大家一起重建。」在這場挑戰中,台灣展現的不只是救援能力,更是一種凝聚社會的力量。
(圖/翻攝臉書/吉雷米)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重災 台灣社會動員展韌性 法籍台灣女婿吉雷米第四度投入救災
災情慘重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引發警惕
花蓮縣光復鄉近日因馬太鞍溪堰塞湖因強降雨而溢流,導致溪水暴漲,瞬間衝擊下游村落,造成嚴重災情。大量住戶受困、道路中斷,部分地區停水停電,通信中斷,災情持續擴大。根據地方政府初步統計,已有死傷與失聯案例,數十戶居民被迫緊急撤離,當地學校、教會與活動中心臨時改建為避難所,收容上百名災民。
專家指出,堰塞湖是一種「地質不穩定的隱形炸彈」,在強降雨或地震後容易發生溢流或潰決,破壞力遠超過一般溪流暴漲。此次事件不僅凸顯台灣在地形環境上的脆弱性,也再度提醒政府與社會必須正視極端氣候下的防災課題。
全台動員 社會凝聚力展現
災情傳出後,全台各地救援隊伍、醫療人員、志工團體及民間物資迅速湧入花蓮。消防署特搜隊、空勤總隊直升機、國軍工兵部隊皆投入救援,協助清淤、運送物資及撤離受困居民。各大超商與企業也啟動物資捐贈機制,捐出乾糧、飲用水與醫療物品。
更令人動容的是,許多自發組成的民間志工車隊與青年團體,不顧路途遙遠,自掏腰包購買工具與雨鞋,直奔災區協助搬運、整理環境。社群平台上湧現大量「需要什麼?」「我能去哪裡幫忙?」的訊息,展現出台灣特有的互助精神。
吉雷米再度現身 台灣女婿的身影
在這場救災行動中,一個熟悉的名字再度被提起──法國籍的台灣女婿吉雷米(Remy Gils)。他不僅是長年推廣台語與本土文化的創作者,更因一次次投入災區,成為「災難現場的老朋友」。這已經是他第四度親身參與台灣重大災難的救援行動。
吉雷米在前往花蓮的途中,看見許多年輕人穿著嶄新的雨鞋,背著剛買的工具,義無反顧踏上災區。他在臉書發文寫下:「台灣的韌性,就在這些默默出力的身影裡。」短短一句話,觸動了無數台灣人的心弦。
他強調,這些青年或許是第一次踏進災區,卻願意自己掏錢購買工具,不是為了個人舒適,而是為了幫助陌生人,這種心意比任何裝備都更珍貴。
救災不分界線 跨越宗教與族群
吉雷米來台近二十年,曾親歷八八風災、美濃地震與多場颱風災後救援。他始終堅持一個理念:「救災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政黨。」這次,他將與基督教團隊一同前往災區協助,並感性表示:「我們今天都是馬太鞍人。同島一命,天佑台灣。」
他的身影,也再次成為國際友人對台灣真情付出的象徵。吉雷米不僅僅是「外籍志工」,更早已把台灣視為家。他用行動告訴大家:台灣的力量不僅來自土地,更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互助。
(圖/翻攝臉書/吉雷米)
網路迴響熱烈 「最美的風景是人」
吉雷米的貼文一出,立即在社群媒體引發熱烈迴響。網友紛紛留言:「英雄不一定要披著披風」「台灣有你真好」「最美的風景就是人」。許多人感謝他一次又一次投入台灣的苦難時刻,也提醒他要注意自身安全。
這些留言不只是對吉雷米的肯定,更是對台灣人民彼此守望相助精神的禮讚。有人直言:「看到這些年輕人和國際朋友一起走進泥濘,我更相信台灣會愈來愈強韌。」
災區現況與挑戰
截至目前,災區的清淤、復原與醫療工作仍在持續。由於道路中斷與天候不穩,部分物資無法及時送達偏遠村落,仍有居民需要透過直升機空投補給。醫療人員則在臨時搭建的醫療站進行急救與心理輔導。
地方政府呼籲社會大眾持續捐贈雨具、手套、醫療用品與乾糧,並強調「需要的不是觀光,而是實質的支援」。許多災民雖然家園被沖毀,卻在接受訪問時強忍眼淚表示:「人平安就好,大家一起重建。」
災區的重建將是一場長期抗戰,包含基礎設施修復、家園重建、心理創傷療癒等,都需要持續投入。
國際視角 台灣的韌性再次被看見
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面臨颱風、地震與豪雨等多重威脅。然而,每一次災難也成為台灣展現韌性與凝聚力的舞台。吉雷米的參與,不僅讓台灣社會更加團結,也讓世界透過他的視角,看見「人情味的台灣」。
法媒曾以「遠方的台灣,卻像最熟悉的家」報導他在八八風災中的身影,如今他再度現身花蓮,更凸顯這段跨國情誼的深度。對許多台灣人而言,他已不再是「法國人」,而是「台灣的吉雷米」。
社會意義 超越災難的故事
這場救災行動,不僅是一場災後援助,更是一個關於社會價值的故事。它提醒我們,台灣的力量不只來自政府的制度與硬體,更來自人民之間真誠的互助。當一群陌生的年輕人背著工具走向災區,當一位遠道而來的異鄉人選擇留下與台灣共苦,這就是「韌性」最真實的樣貌。
吉雷米在文章最後寫道:「台灣的韌性,就在這些默默出力的身影裡。」這句話,成為無數台灣人心中的座右銘。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的災難,再度考驗台灣面對天災的能力。然而,在泥濘與瓦礫堆裡,更多人看見的是希望。從年輕志工的身影,到吉雷米的再次現身,台灣展現了超越地理疆界的凝聚力。
這場救災,不只是花蓮的故事,不只是台灣的故事,而是屬於全人類的故事──關於韌性、關於團結、關於一座島嶼如何在風雨中挺立。
更多eNews報導
快訊/台中某大學驚傳墜樓!男自行入校墜落 搶救後傷重宣告不治
18億Gmail用戶注意!Google發布紅色警報:接到「1類電話」立即掛斷
- 記者:吳之亨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