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合高雄港 推動郵輪觀光 成立跨局處「郵輪母港推動平台」

【創新聞記者李堂安/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邱于軒從國際郵輪靠泊我國商港船舶數及旅客數的資訊指出,113年度基隆港船舶數為331艘、旅客人數達78萬次,而高雄港僅59艘,旅客人數9萬人次,兩者有明顯落差。
近來高雄旅運中心靠港郵輪引發旅客投訴、流程爭議等事件,因「莎倫娜號」、「領航星號」等事件凸顯地方部門整合不足、制度不全,影響城市觀光與品牌形象。
高雄市議會於今(15)日召開「打造高雄郵輪母港新願景:權責整合與觀光永續公聽會」由邱于軒議員主持,會中建議成立跨局處「郵輪母港推動平台」統合治理,並針對岸上行程加值、停留時間延長、串聯在地旅宿與導覽;皆有助於高雄品牌提升,進而吸引更多郵輪靠泊與設為母港。
柯志恩立委表示,從高雄搭郵輪前往日本、韓國會比基隆港多一天,所以高雄郵輪行程可以往南邊的國家進行規劃。而高雄港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穩定的遊輪航線與定期靠泊的地方,在軟體的配套上可以設計優惠的費率,爭取國際郵輪設定高雄港為母港。
郵輪觀光涉及觀光局、海洋局、交通局、交通部航港局、高雄港務分公司、內政部移民署及海巡署等,樹德科技大學休閒與觀光管理系專任助理教授楊志中則認為,需要加強橫向聯繫,需要市府更高的位階來主導,定期進行業務分配與檢討。而觀光局也應搭配規劃固定的行程,以方便包車定點旅遊。
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理事兼人才培訓接待小組召集人吳繼文則提到,若以中型郵輪一艘滿載2500人,一天便可創造700萬台幣產值,若一年來100艘,將比演唱會經濟更好,高雄港可以發展菲律賓、越南等航線。市府需要整合相關郵輪業務建立一個平台,由市長直接指揮。
山富旅行社副總經理趙明璋表示,基隆港有很多母港和停靠,但百分之九十都是包船的航線,是否會從高雄港出發其實都是市場考量,當然政府部門積極行銷觀光主動出擊,也能對提高國外郵輪到高雄港靠港的意願。另建議大遠百捷運三多站到旅運中心可規劃免費接駁車。
康福旅行社協理胡國輝表示,雖然南部遊客希望從高雄港出發,但是從基隆港出發的國內接駁是比較便捷的,嘉義以南的遊客前往高雄港,下高鐵後需要搭捷運再搭輕軌或者直接坐計程車,高雄市在交通規劃上可以讓郵輪遊客更便利。另國外郵輪碼頭會花心思迎接下船旅客,離船也會精心設計活動讓遊客有印象,這部分高雄旅運中心可以參考。
海洋局副局長表示,今年至今已服務了18艘次,在首航掛靠的郵論會辦迎賓活動,與交通局、觀光局也針對郵輪業務進行溝通。觀光局副局長表示,針對郵輪旅客推薦五到六小時的高雄市區遊程,海外推介會也會將郵輪旅遊納入,一起行銷。交通局副局長表示,旅運中心有輕軌連接到捷運紅橘線,還有公共自行車服務,另可搭乘渡輪到旗津,MeN Go卡亦可提供遊客整合性服務。
港務公司代表表示,針對上次香港客迷航有進行調整。為了吸引船舶到港,在收取費用上也給予優惠減免,希望帶動使用量,雖然會帶團到國外推動郵輪旅遊,但僅能以港埠條件來行銷。
綜合上述,邱于軒議員建議成立跨局處「郵輪母港推動平台」,召集觀光局、海洋局、交通局等單位,減少多頭馬車,提升橫向協調與應變速度,藉以提升行政效率;結合一站式旅客服務、明確補償規則、透明資訊、岸上行程加值、停留時間延長、在地旅宿與導覽串聯;皆有助於高雄品牌提升,進而吸引更多郵輪靠泊與設為母港。她強調,高雄若欲成為亞太郵輪樞紐,關鍵不僅在於港埠硬體,更在於旅客服務、應變機制與觀光整合的「治理能量」。
- 記者:李 堂安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