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堰塞湖仍有釀災風險? 李鴻源:短期內無危險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當地光復鄉18死悲劇。內政部消防署今(29日)舉行閉門研討會。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會前受訪表示,之前曾擔心「管湧現象」會造成二次災情,但目前觀察到堰塞湖水量慢慢減少中,除非有颱風再來,否則應該沒有立即風險。他也提到政府對堰塞湖相關防災經驗較少,呼籲應藉此次建立起完整機制。
內政部消防署今上午舉行「馬太鞍溪堰塞湖防災對策—從緊急應變到中長期治理的整合規劃研討會」,李鴻源在與會前表示,這場會議在樺加沙颱風來前就已安排,原先是要討論堰塞湖的處理方式,沒想到堰塞湖垮了,因此今天可能會討論後續處理與善後,屬技術性討論,不牽扯政治議題。
李鴻源表示,這次堰塞湖垮掉是因颱風造成,但颱風何時會來難以預測,目前堰塞湖垮掉後,蓄水量剩下600萬噸,且正慢慢減少當中,這是比較好的跡象,短期內除非颱風再來,否則這些水應該是會順著壩體的缺口慢慢流光,短期內不太會有立即危險,當務之急應該是幫助災區善後、讓災民好好生活,也呼籲民眾注意後續的潰壩潛在風險,但不必恐慌和反應過度。
至於未來若再度發生嚴重潰堤,應該發細胞簡訊還是海嘯鈴,李鴻源也以洩洪為例,表示水利署有一套警報廣播機制,而對堰塞湖經驗較少,呼籲政府能把警報機制等SOP制定清楚。
內政部長劉世芳說,每個堰塞湖狀況不同,而堰塞湖主政機關是農業部,她站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立場感謝李鴻源團隊。目前堰塞湖約有610萬噸的水和泥沙,下次颱風或地震等氣候因素會否再引發相關效應,將在會議時請教專家學者意見,讓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評估未來處理時有科學證據。(責任編輯:殷偵維)
(延伸閱讀:徐榛蔚助婦人脫困另一視角曝光 手扶了一下就離開挨轟「擺拍作秀」)
- 記者:上報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