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案場未每天上傳「廚餘蒸煮紀錄」 彭啟明:台中市府也未每月查核
台中梧棲一間養豬場近日爆發非洲豬瘟,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26日)表示,初步疫調顯示,感染來源疑似來自廚餘,且根據資料,該案場未依規定每日上傳廚餘蒸煮紀錄,台中市政府也只有在5月及7月各訪查一次,並未完全落實防疫規範每月查訪,環境部將交由疫調評估是否因此影響疫情擴散。
彭啓明指出,依防疫規範,養豬場使用廚餘需經90度高溫蒸煮1小時,且每天上傳紀錄,而地方政府也需在每月都要查核輔導。但初步疫調發現,爆發非洲豬瘟的台中案場5月僅上傳24次,6月8次,7月1次,8月則未上傳,未符合規範。
針對廚餘處理方式,彭啓明表示,台中案場原以堆肥處理,但現場基礎設施、抗蝕材料及地表水防護不足,不符合標準。經實地勘查後,環境部與市府達成協議,改採掩埋方式處理,依規挖設長、寬各10公尺、深0.5公尺的坑,每天覆土,以防蚊蟲或野生動物覓食。他強調,此做法是不得已之措施,但不會形成「廚餘山」。
彭啓明也提到,台灣每年垃圾量約1100多萬噸,其中廚餘約77萬噸,占6%,每天廚餘量約2千多公斤,其中約1300公斤過去用於餵豬。廚餘禁用於養豬後,短期去化沒問題,但長期仍將增加垃圾處理壓力。
環境部已與各縣市政府及教育部組成平台,確保廚餘妥善去化,透過堆肥、生質能、黑水虻、焚化或掩埋等管道處理。彭啓明表示,未來將持續討論如何有效利用廚餘,兼顧防疫與垃圾處理效能。(責任編輯:呂品逸)
(延伸閱讀:非洲豬瘟案場肉品疑流向新北 侯友宜:140公斤退回、80公斤封存查驗)
- 記者:上報
- 更多社會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