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M3、M5 後門設計惹爭議 原廠堅持「不平順才有力量感」
近年 BMW M 部門不只靠性能掀起話題,設計語彙同樣引發激辯。從 M3 到 M5,這兩款性能旗艦在操控上依舊是品牌代表作,但外觀造型卻讓不少車迷又愛又恨。除了眾所矚目的大型雙腎水箱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細節之一,是後門在輪拱前方突然而止的線條處理,未如多數人預期般流暢地延伸進輪拱。對一般消費者來說,這似乎是一個「設計妥協」,但 BMW M 部門負責人 Frank van Meel 表示,這反而是極具意圖的設計決定。

BMW M3 與 M5,這兩款性能旗艦的外觀造型引發車迷討論。除了眾所矚目的大型雙腎水箱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細節之一,是後門在輪拱前方突然而止的線條處理,未如多數人預期般流暢地延伸進輪拱。
他指出,真正的 M 車型必須擁有專屬輪拱造型,這不僅是視覺張力的一部分,也象徵著車身結構與賽道血統的連結。以 G80 M3 與 G90 M5 為例,兩者均採用外擴式後輪拱,強化車尾姿態的肌肉感。不過,原廠並未為 M3、M5 開發全新後車門,而是保留標準版的門板結構,僅針對後葉子板進行外擴設計。這樣的組合在視覺上產生明顯的斷層,但對 BMW M 團隊而言,這正是賽車感的精髓所在。

Van Meel 表示:「我們的設計師曾希望能做一扇新的車門,但我說不。我們的客戶不希望,我也不希望。這樣的分界讓人一眼看出力量的延展,而非平滑過渡。」他進一步說明,後葉子板與車門間的落差,讓車體看起來像是專為賽道而生的機械結構,「車體寬出 25 mm,與門板產生明顯差距時,那種張力就像是賽車身上的肌肉線條,讓 M3 看起來更有爆發力,而非修飾得太平順。」

相較之下,M4 因為沒有後門,得以將後葉子板與車身線條自然銜接,整體視覺更流暢,也因此被部分車迷認為造型更協調。不過這種差異,其實反映了兩款車在定位上的分野;M3 的四門架構更接近賽車風格的原型延伸,而 M4 則走向更純粹的雙門跑格。
事實上,這樣的設計哲學並非始於現行世代。上一代 F80 M3 同樣延續了標準 3 系列的後門設計,只是當時輪拱外擴的比例較小,整體造型更為收斂。如今 G 系列的設計語彙則更為激進,也讓人更能直觀感受 M 部門想傳遞的力量美學。

- 記者:小七車觀點
- 更多汽車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