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底撈設「小費碼」引爭議 網嗆:再付一次服務費?

中國海底撈設「小費碼」引爭議 網嗆:再付一次服務費?
(圖/翻攝自微博)

[周刊王CTWANT] 在中國海底撈門市用餐時,消費者面對一個新的選項「為服務員的表現付出額外的3.99元小費」。對於剛享受完剝蝦、遞圍裙等一系列周到服務的小張來說,掃描胸前的小費碼,似乎有種「應該給」的壓力。但同時他也注意到,早已溢價的鍋底和菜色,讓這個3.99元顯得不太合理,心裡不免產生抗拒。

根據《中國經濟週刊》報導,這種矛盾心理並非個案。許多消費者指出,海底撈的單價原本就比其他火鍋品牌高出不少,已經預期其價格中包含了如無限酸梅湯、擦眼鏡布、甚至幫顧客哄小孩等貼心服務。現在再設一個小費機制,給人的感覺就像重複收費。有網友甚至問「如果服務不好,可以掃碼扣錢嗎?」也有人建議,應該改為讓顧客點讚,再依照讚數給員工獎金。

不過,也不是所有聲音都反對。有消費者認為小費制度能提升服務動力。一位來自北京的餐飲從業者表示,餐飲服務員平均月薪在6000到8000元之間,海底撈略高,但其高強度、超高標準的工作壓力,早已讓體力耗損成常態。在這種情況下,小費制度能成為員工獲得更多報酬的額外管道。

然而,這場關於小費制度的爭議,其實反映出東西方消費文化的落差。在美國曼哈頓,帳單自動附加18%服務費已是常態,服務員的底薪通常低於最低工資,小費實際上是他們主要收入來源。這制度有時也讓服務員展現更貼心的細節,如記得常客飲品偏好或事先準備過敏餐點。但它同時也滋生「看人下菜」的潛規則。

就連《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都曾撰文指出,小費文化正在美國變得越來越沉重,從原本用來獎勵優質服務的工具,演變為結帳時的壓力來源。

而在中國,消費者早已習慣明碼標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方式。近期網上一項「你願意給海底撈服務員小費嗎」的投票中,有超過8萬人參與,其中90%表示「不願意」,大多數人認為服務費應該內含在總價中。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大陸新聞
人氣大陸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