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0%塑膠玩具來自這裡! 中國廠商靠魔術方塊打下2億營收

[周刊王CTWANT] 中國廣東汕頭澄海區一片占地3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超過5萬家玩具企業,承接全球約30%的塑膠玩具產能,年營收超過500億元,在中國製造業版圖中有著獨特地位。當地業者早在20年前便走出代工路線,轉向自有品牌與專利布局。這種長年策略,讓澄海區對美出口占比僅約10%,在今年的關稅爭議中相對從容。
根據《虎嗅》報導,魔域文化是澄海區產業帶的經典案例。該公司從創業資金2,000元起步,如今營收已逼近2億元,且將大部分盈利投入生產線與研發設備,力求將魔術方塊做到極致。
魔域文化創辦人陳永煌本身是魔術方塊愛好者,他發現市面產品普遍存在卡頓與轉動不順的問題。由於出身澄海家族式模具小作坊,他很快將原因鎖定在材料上,並向父親借來2,000元,不走批貨轉賣,而是直接開模,並率先採用ABS材質生產,藉由韌性與硬度的提升改善手感,生意由此起步。
2004至2008年間,公司先在1688平台展開線上批發,打通內外銷通路。2013年,澳洲選手Feliks Zemdegs在國際賽事中使用魔域「威龍」三階魔術方塊,以6.54秒刷新當時世界紀錄,海外銷量立即倍增,年出貨量從數百萬顆躍升至七、八百萬顆。
2014年,《最強大腦》節目掀起民間熱潮,市場需求暴增10倍,年銷首次突破千萬顆。然而熱潮同時帶來激烈競爭,澄海短時間內出現數十家工廠,價格戰迅速升溫。
面對內卷競爭,魔域選擇製造升級與長線研發。首先在自動化方面,熱潮過後投入「幾千萬」升級設備,一條自動化產線日產可達2萬顆,整體日產至少20萬顆。其後在智慧化方面,三、四年前投入「五六千萬」研發智慧魔術方塊。難點在於必須在55.5mm體積內將晶片裝入球軸,並將模具與設備精度提升至0.01mm,部分設備單台就價值數千萬。魔域未引入外部資本,幾乎將全部利潤投入產能與研發。
智慧魔術方塊的研發,針對業界的兩大痛點:低回購率與圈層狹小。2021年,魔域推出「威龍AI智慧魔術方塊」,配套APP教學降低入門門檻,並透過跨時區、跨地域的即時對戰增強用戶黏性。為讓AI準確追蹤旋轉並快速復盤選手解法,公司耗時7至8年研發,並延攬資深魔友工程師參與模型訓練。
此外,魔域還將業務延伸至體育與教育領域。政策上,魔術方塊被納入國家智力競技運動項目,國內參賽累積的WCA(世界魔術方塊協會)積分最高可獲國家一級運動員認證;公司也設立「魔域文化」培訓據點,將產品、課程與賽事打包給經銷體系,試圖將一次性消費轉化為可持續參與的生態。
在外銷方面,魔域產品已銷往全球30多個國家,營收結構約為海外4成、國內6成。歐美市場主推單價約300元的智慧魔術方塊;東南亞則以十幾元的入門/玩具級與約100元的專業/賽具級為主。通路以海外經銷商為主,「Moyu」品牌亦在亞馬遜經營自營店。2021年初,越南推動「全國開展魔術方塊運動」,魔域透過與政府關係密切的經銷商接下逾4,000萬元訂單,兩、三個月內澄海基地出貨估計達4,000至6,000萬顆。不過,該政策後續不穩,當地銷量回落。
品牌策略上,魔域貼近體育產業模式,持續打造賽事級產品。2018年前,7至13階的高階魔術方塊多仰賴進口;魔域之後推出自家系列,並發布全球首款15階與21階產品,以品類稀缺提升圈內關注度。公司也經營海外KOL網絡,與專業選手、益智博主及當地經銷商型網紅合作,使用在地語言推廣;每年贊助逾100場WCA官方賽,深入全球玩家社群。
競爭方面,美國品牌Rubik's仍是國際市場的頭部記憶點,2021年被加拿大Spin Master收購,但在製造、研發與性價比上不及中國供應鏈,魔域直言其品質與手感落後。國內高端競速品牌Gan Cube亦具名氣,不過定位不同:Gan Cube專注於三階單品,魔域則涵蓋2階至21階全系列,試圖以完整產品線與產能優勢占位。
魔域的發展路徑與澄海產業性格高度契合:早期抓住1688流量紅利、利用國際賽事破紀錄契機、乘上節目帶動的熱潮;熱度消退後,以自動化降低成本,再以智慧化提升價值,並將觸角延伸至體育資格、教育課程與賽事運營。公司內部稱這是「年年開新戰場」的日常,在營收逼近2億元的規模下,持續將現金流投入產線與研發。
對外,魔域維持「Moyu」品牌在歐美與東南亞雙線布局;對內,則透過APP、生態與賽事,將單次購買轉化為反覆參與的消費習慣。從一顆ABS魔術方塊的手感起步,這家澄海企業把自己的變形之路延展得很長,而核心思路始終如一:先把產品做好,再把場景做深。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大陸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