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撥貸跌破300億 8月創上路以來第3低

房市低迷,新青安房貸熱度持續降溫。財政部今(22)日公布最新統計,8月新青安撥貸件數僅3,587件,核貸金額更跌至293.1億元,不僅月減逾14%,更創下政策上路以來的第3低紀錄,凸顯房市買氣下滑、銀行排撥壓力與市場觀望氛圍正同步發酵。
數據顯示,8月新青安受理戶數僅3,667戶,貸款金額302億元,分別較7月減少198戶、24.4億元;撥貸件數則是3,587件,金額293.1億元,雙雙呈現衰退。與去(2024)年同期相比,件數與金額降幅均超過4成。
財政部表示,新青安房貸自2023年8月推出以來,貸款額度最高可達1,000萬元、年限最長40年、寬限期最長5年,並由住宅基金補貼利息,但近期在高房價與成交量疲弱下,整體需求明顯走低。
檢視8大公股銀行承作狀況,以土地銀行最為積極,8月受理1,409戶、撥貸1,329戶,金額分別為118億元與102億元,位居冠軍;臺灣銀行以受理1,051戶、核撥903戶名列亞軍;合作金庫470戶、彰化銀行299戶分列第3、第4名。其餘行庫承作力道普遍偏弱,尤其兆豐銀行僅受90理件,首度低於百件,為新青安開辦以來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8大行庫中,僅土地銀行在8月的撥款件數與金額維持成長,其餘銀行均萎縮。銀行主管分析,這與房市供給量提高、交易量下探,以及部分申貸案件仍卡在審核與排撥流程有關,短期內房市仍處於量縮價盤整的修正階段。
為紓解銀行房貸量能不足的問題,金管會已經宣布,自9月1日起新青安撥貸將不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規範的不動產放款比率,希望加速銀行撥款速度,縮短民眾等待時間。市場預期,政策鬆綁後,今(2025)年第4季撥貸量能可望逐步回升。
除了貸款數據縮減,房市交易型態也出現結構性變化。永慶房產依據財政部統計指出,自2021年7月實施「房地合一2.0」後,持有2年內的短期交易須課徵45%重稅的案件,雖然累計達到9.4萬件,但占比逐年下降。2021年第3季短期交易占比高居26.1%,2023年已降至19.8%,今年第1季進一步回落至13.8%,為政策執行以來最低,反映出投機客逐漸淡出市場。
相對之下,長期持有成為主流。「房地合一2.0」落地後,持有5至10年、課徵20%稅率的買賣占比大幅攀升,從2021年第3季的21.8%,一路擴大至2025年第1季的42.3%,首次突破4成。專家分析,這意味著房市逐漸由短期炒作轉向長期自住與置產,政策確實達到抑制炒房的效果。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 記者:卡優新聞
- 更多財經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