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指降息無法解決產業問題 學者揭央行未竟之語

國內產業不均情況嚴重,中央銀行第3季理監事會並未降息,決議利率連6凍,總裁楊金龍直言,貨幣政策難解決產業問題。學者進一步指出,高科技出口亮麗、傳產低迷,關鍵是競爭力而非資金因素,即便是業界關心的匯率,受限於美國壓力,「央行沒辦法做太多」。

央行18日舉行第3季理監事會,考量今年國內經濟穩健成長,明年經濟成長力道尚屬溫和,為了審慎因應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以及美國經貿政策對國內經濟可能影響,決議利率「連6凍」。

媒體詢問,亮麗的總體經濟數據掩蓋非高科技產業疲弱的狀況,如果產業兩極化狀況延續,央行是否會考慮降息。

楊金龍回答,電子資通訊業出口熱絡,傳產則受關稅與中國產能過剩夾擊,出口疲弱,減班休息人數攀高,產業確實出現「M型化」狀況,但他強調,貨幣政策不容易解決產業問題。

央行貨幣政策有侷限性 產業須提高競爭力解決病灶

對於央行這番言論,學者專家多表達贊同。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說,「央行想要透過貨幣政策幫助產業,本來就是很困難的事」。

即使央行18日聲稱,會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釋出資金,配合政府產業支持方案,可達到協助受關稅衝擊產業的效果,邱俊榮直言「定向寬鬆不容易做到」,除了技術執行不易,政策方向正確與否也有爭議。

央行曾在COVID-19疫情期間,端出「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方案」,希望「把錢打到中小企業」。邱俊榮指出,這就是種「定向寬鬆」,全面性對符合一定條件的中小企業紓困,要銀行把錢借給受衝擊的中小企業,還算師出有名,因為疫情帶來供應鏈斷鏈等不可抗力因素,但美國關稅衝擊,本質是企業競爭力問題。

邱俊榮舉例,工具機產業在新台幣升值、關稅衝擊之下,表現慘淡,但也有知名大廠「老神在在」,表示美國關稅已由客戶承擔,顯見根本問題在於競爭力。

邱俊榮進一步指出,企業經營穩健比較容易貸款,但若缺乏競爭力、做4休3、前景不佳,銀行放款考量風險評估,當然更審慎。

「現在面臨不是產業問題,而是企業問題」,邱俊榮表示,政策不應該是讓競爭力不足的企業回到關稅前的狀況,保住「插管」狀態,而是運用資源,引導競爭力較弱的廠商轉向新產業發展,甚至合併,才是健康且長遠的作法;換言之,與其說央行是否需要降息幫助企業,經濟部的產業政策更關鍵。

國泰世華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也說,央行貨幣政策是很厲害的工具,但台灣現在較嚴重的問題,包含產業M型化、出口分布不均,這件事情央行沒辦法著力太多,「這涉及本身競爭力,跟升降息沒有太大關係」。

央行難題在匯率 產業界期盼新台幣持穩恐落空

林啟超直言,如果現在央行降息,最開心的會是房貸族,而不是產業界,「降息對他們(產業界)借貸、週轉金利率有幫助,但非常minor(次要)」。

林啟超接著說,對業界而言,眼前最有助益的是穩定匯率,最好匯率不動、維持3字頭,但這恐怕很難達成。

美國聯準會本週宣布降息1碼,且後續還會降息,以阻止勞動市場進一步下滑。林啟超表示,要注意的訊息是,新任聯準會理事米蘭(Stephen Miran)支持降息2碼,而米蘭是川普的重要盟友,其態度具有強烈宣示意味,不排除明年聯準會加快降息腳步。

聯準會降息將使美元指數走弱,加上利差明顯縮窄,勢必加重亞洲貨幣升值壓力。林啟超分析,產業界希望新台幣匯率持穩,意味央行必須干預市場、強力阻升,央行恐怕很難回應產業界期待,因為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這將帶領新台幣往升值方向前進。

林啟超指出,央行光是要讓新台幣升幅在亞幣居中,不要跑第一,已經蠻辛苦,不可能強力干預匯率,畢竟眼前還有美國財政部半年公布一次的匯率報告,在3項指標中,台灣因經濟結構問題,2項長期達標,僅剩淨買匯比率可以努力,不太可能特別阻升,給美國指控操縱匯率的把柄。

除了匯率議題,邱俊榮提醒,雖然今明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明顯滑落,基本工資即便這次不調,未來政策方向還是推動基本工資往上走,加上碳費上路、電價早晚會調漲,這些因素加總,很難不帶動物價走揚。

儘管在台灣亮眼的經濟成長率之下,央行尚無調整利率的急迫性,學者認為,回到央行常提的貨幣政策調整3條件,主要國家貨幣政策、台灣經濟成長率、國內物價走勢,這些都存有變數,必須審慎關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