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COP30 李長庚:努力推動創新自然金融商品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COP30)於巴西貝倫市(Belem)舉行,國泰金今年再度參與其中,總經理李長庚今天表示,台灣過去發展綠色金融商品,金融發行框架已有基礎,未來也會努力發展創新自然金融商品。

COP30今年於巴西貝倫市舉行,探討核心議題之一為熱帶雨林與自然保育,國泰金今年第5度參與COP會議,以金融業者身分與全球產官學界深化交流。

國泰金今天舉行線上媒體聯訪,分享COP30觀察與經驗。李長庚指出,國泰金自COP26起參與,後來主題也逐年納入金融角色,討論如何把對環境友善的解決方案轉換成金融商品。今年國泰金積極參與COP30,希望讓國際機構專家知道台灣在永續上的努力,同時透過了解各國作法,可以清楚國泰金定位與未來方向,對金控是很好學習跟分享過程。

媒體關注,台灣或國泰金是否會發行用於支持海洋保育相關的藍色債券,或是生物多樣性債券等金融商品。

李長庚指出,雖然台灣沒有發行藍色債券,但有發行綠色債券經驗,在金融發行框架存在一定基礎,只是若要發行藍色債券或生物多樣性債券,本質上仍不太一樣,相關認證標準與內涵都要調適,不過台灣是海洋國家,若有相關機制,國泰金很樂於參與。

李長庚也說,國泰金也攜手在地永續農法顧問與學術機構如台大實驗林,推動自然農法與生物信用額度方法學,國泰金也會努力投入並發展創新金融商品。

國泰世華銀行副總經理(溫)珍瀚表示,現行綠色放款或債券有特定用途且專款專用,若為永續連結貸款,就不是專款專用,而是對借款企業設定可衡量的永續指標,兩者不太一樣,但在未來發展新興融資工具皆可採用。

(溫)珍瀚舉例,若自然復育成果可以設定成關鍵績效指標(KPI),永續連結貸款就能轉成自然復育貸款,應用於農場、特定區域開發,甚至轉為更符合生物多樣性培育的栽種方法,現在雖然還在起頭階段,但相信很多金融機構都在思考如何把綠色、永續連結金融商品,轉為可用於自然融資商品上。

國泰金投資長程淑芬分享社會債券國際案例,她表示,有些議題沒人投入,政府則要投入更高成本,像是環境保育方面有「犀牛債券」,由世界銀行專門支付利息,若非洲野生動物沒了,國家觀光收入也會變差,犀牛債券收益率會跟犀牛復育成果有關,過去2年復育狀況比預期好,也有不錯的利息收入,金融業就是希望透過這類方式,推動自然金融發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