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火熱 主計總處上修今年經濟成長至7.37%創15年最佳

AI需求火熱,主計總處今天大幅上修2025年經濟成長率至7.37%,較預測數大增2.92個百分點,創金融海嘯以來、15年最佳紀錄;在高基期下,2026年經濟成長仍達3.54%。主計總處官員強調,AI需求強勁超乎預期,是景氣穩健成長的關鍵。

主計總處今天發布經濟預測,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7.37%,輸出入、民間消費、投資全面上修,主計長陳淑姿表示,當前景氣「穩健上升」。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說明,這次大幅上修的主要原因是AI,光是下半年商品出口就比8月預測數大增357億美元,全年商品出口突破6000億美元,年增率高達31.58%,成長幅度非常大。

蔡鈺泰進一步指出,業界普遍看好AI商機,主要雲端服務業者資本支出持續擴大,帶動台灣晶片、伺服器及零件等需求,「到明年趨勢還是在」,因此在今年經濟成長率7%以上的高成長基期下,明年仍有3.54%的表現。

不過蔡鈺泰也說,對等關稅結果尚未底定,加上美國半導體232條款調查還沒出爐,增添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主計總處對於明年經濟成長3.54%的看法其實比較保守。

內需方面,主計總處指出,政府普發現金可望推升消費動能,加上貨物稅減徵加碼政策刺激車市買氣,預測全年民間消費實質成長1.50%,較預測數上修0.65個百分點。

蔡鈺泰表示,根據統計,目前領取普發現金人數已經突破1500萬人,預估主要影響落在今年第4季與明年第1季,尤其以今年第4季較顯著;今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7.91%,普發現金貢獻約1個百分點。

對於外界關切產業兩極化問題,AI相關產業火熱,傳統產業慘澹情況,蔡鈺泰表示,中國政府推動「反內捲」,避免惡性競爭,如果成效顯現,將有助於緩和傳產壓力,加上企業慢慢導入自動化並努力轉型,明年應該不至於繼續差下去。

媒體詢問,台灣出口結構轉變,科技產品占出口比重約7成,意即傳產低迷對總體經濟數據影響不大,是否導致經濟成長率失真。

蔡鈺泰回應,總體經濟數據始終存在此問題,當然落差過大讓民眾感受不好,但這與出口產業結構轉變有關,AI這類新科技出來,一定會對不同產業造成影響,企業總是要調整,調整快的人衝擊就比較小,但從另個角度想,有部分產業表現好,總比所有產業都差還要好。

主計總處今天同步公布物價預測,考量油價仍處低檔,以及新台幣匯率升值可望舒緩國內物價上漲壓力,預測2025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1.67%,較8月預測值下修0.09個百分點,也是近5年最低水準。2026年CPI漲幅續收斂,年增率估1.61%。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