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庚:全球僅台灣每月公布獲利 建議可思考改為季報
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今天表示,全球僅台灣每月公布獲利與營收,企業投入成本很大,美國甚至思考把季報改為半年報或年報,建議台灣制度接軌國際時,可以思考把月報改為季報,上市櫃公司確實應供投資人足夠資訊,但可思考公布頻率是否不用那麼高。
國泰金控今天下午舉行第3季法人說明會。李長庚表示,上市櫃公司每個月公布獲利與營收,投入成本很高,觀察國泰金內部財務處人員、壽險的精算部門人員為了要衡量市價,投入很多時間進行評價,非常辛苦。
李長庚提到,先前查詢ChatGPT跟Google的AI助理Gemini發現,全世界僅有台灣每個月固定公布營收與獲利,美國甚至討論把季報改成半年報或年報,台灣在談接軌國際,看是否起碼改成季報,不要每月公布,畢竟如果以長期投資為目的,公司季報資訊就很足夠。
李長庚笑說,很多分析師透過模型進行預測,每個月公布獲利可能也看不出分析師功力。台灣公布獲利頻率其實太過頻繁,值得思考是否可以調整頻率。台灣希望資本市場擴大、吸引更多外資來台,但一個市場長期發展,投入成本後能有多好的效能,也講求「市場CP值」,希望可以從投資角度、監理角度跟社會大眾一起找到最大公約數,此項建議並非反對資訊透明公開,而是希望可思考是否公布頻率不用那麼高。
媒體也關切,金融業今年掀起整併潮,國泰金對於併購案會看哪些條件,才比較符合發展需求。李長庚指出,國泰金約有6成資產在壽險,因此這幾年幾乎投注所有資源在強化國泰人壽的資本,以利順利接軌,因此也把需要多一點資本的計畫延後,若明年之後壽險可順利接軌,也會加速擴張版圖,初步傾向從保險以外的領域尋找好的併購標的,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持續尋找各種機會。
法人關注股利政策,國泰金財務長陳晏如表示,金控今年獲利不錯,前10月稅後獲利新台幣942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6.16元,子公司表現非常優異,包括銀行、產險、投信獲利都會創下歷史新高,壽險今年上半年受到匯率影響獲利,但是經常性收益也有提升,明年股利政策一定要反應今年的營運成果。
陳晏如指出,全年結算後,考量資本市場狀況、營運成長需求,並視金融同業股息殖利率狀況,在兼顧財務允當性前提下,規劃一個具有股息殖利率競爭力的股利政策提報董事會討論。
外界關注壽險明年接軌後的股利上繳金控情形,國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指出,主管機關相關規範還在研議中,實際上是2027年才會用到新規範。過去壽險為了準備接軌,盡量保留資本在公司、不上繳股利給金控,目前接軌準備得不錯,產生合約服務邊際(CSM)能力很好,對未來現金股利上繳看法蠻正面,金額雖無法預期,但方向上會是逐步增加上繳的趨勢。
國泰金控今天下午舉行第3季法人說明會。李長庚表示,上市櫃公司每個月公布獲利與營收,投入成本很高,觀察國泰金內部財務處人員、壽險的精算部門人員為了要衡量市價,投入很多時間進行評價,非常辛苦。
李長庚提到,先前查詢ChatGPT跟Google的AI助理Gemini發現,全世界僅有台灣每個月固定公布營收與獲利,美國甚至討論把季報改成半年報或年報,台灣在談接軌國際,看是否起碼改成季報,不要每月公布,畢竟如果以長期投資為目的,公司季報資訊就很足夠。
李長庚笑說,很多分析師透過模型進行預測,每個月公布獲利可能也看不出分析師功力。台灣公布獲利頻率其實太過頻繁,值得思考是否可以調整頻率。台灣希望資本市場擴大、吸引更多外資來台,但一個市場長期發展,投入成本後能有多好的效能,也講求「市場CP值」,希望可以從投資角度、監理角度跟社會大眾一起找到最大公約數,此項建議並非反對資訊透明公開,而是希望可思考是否公布頻率不用那麼高。
媒體也關切,金融業今年掀起整併潮,國泰金對於併購案會看哪些條件,才比較符合發展需求。李長庚指出,國泰金約有6成資產在壽險,因此這幾年幾乎投注所有資源在強化國泰人壽的資本,以利順利接軌,因此也把需要多一點資本的計畫延後,若明年之後壽險可順利接軌,也會加速擴張版圖,初步傾向從保險以外的領域尋找好的併購標的,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持續尋找各種機會。
法人關注股利政策,國泰金財務長陳晏如表示,金控今年獲利不錯,前10月稅後獲利新台幣942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6.16元,子公司表現非常優異,包括銀行、產險、投信獲利都會創下歷史新高,壽險今年上半年受到匯率影響獲利,但是經常性收益也有提升,明年股利政策一定要反應今年的營運成果。
陳晏如指出,全年結算後,考量資本市場狀況、營運成長需求,並視金融同業股息殖利率狀況,在兼顧財務允當性前提下,規劃一個具有股息殖利率競爭力的股利政策提報董事會討論。
外界關注壽險明年接軌後的股利上繳金控情形,國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指出,主管機關相關規範還在研議中,實際上是2027年才會用到新規範。過去壽險為了準備接軌,盡量保留資本在公司、不上繳股利給金控,目前接軌準備得不錯,產生合約服務邊際(CSM)能力很好,對未來現金股利上繳看法蠻正面,金額雖無法預期,但方向上會是逐步增加上繳的趨勢。
- 記者: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025年11月28日電
- 更多財經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