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即將上路 外媒分析川普目標與現實落差

[周刊王CTWANT] 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領導下,美國政府全力推動的對等關稅即將上路,這將影響全球數十個國家的關稅政策。這些時而實施、時而撤回的關稅措施,成為川普第二任期內經濟政策的核心。關於這些措施的起因,川普曾提出過多種解釋,儘管他最初為其立下的理論背後的具體理由,似乎變得越來越模糊。川普宣稱,關稅不僅能幫助美國恢復藍領工作機會,還能縮減貿易逆差,強迫其他國家在貿易問題上讓步,並為美國人減稅。
根據《CNN》報導指出,川普在上任初期,的確在這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早期成果。由於關稅提高,部分企業表示將在美國設廠以避免高額的課稅,而這些變化幫助美國獲得了數百億美元的關稅收入。
這些政策還使美國的貿易逆差在某一時期縮減了近一半。但這些短期的成效可能只是美國經濟結構性調整的初步結果。隨著企業、消費者和市場業者迅速適應關稅政策的變化,效果可能會有所減弱。
雖然政策在初期有所成效,但經濟學家與商界領袖對關稅能否真正重振美國製造業表示懷疑。分析指出,與龐大的國內逆差相比,從關稅中獲得的收入實際上是微不足道的。這一點更加明顯,因為川普的減稅政策和國內支出政策使得逆差進一步擴大。至於對外國商品需求的影響,關稅似乎未能有效地促使其他國家大幅增加對美國商品的需求。
在川普的一次演說中,川普強調,如果商品不在美國製造,那麼將面臨高額的關稅。為了推動這項目標,川普曾多次對企業發出警告,要求他們將生產設施帶回美國,以此來免除關稅。
雖然像是蘋果(Apple)和通用家電(GE Appliances)等宣布投資美國製造業,這些決策中的很多,早在川普關稅措施前便已計劃好,並不完全是受到政策推動。
即便如此,川普的關稅政策仍面臨重重挑戰。首先,美國面臨製造業熟練勞動力短缺,這使得其生產力難以在短期內迅速成長。其次,企業普遍反映,美國的高勞工成本使得本土生產無法與其他低成本國家競爭。儘管川普在任內前期宣稱美國製造業的工作機會有所增長,但這些數字並未能持久,反而出現了波動。
對於財政收入的依賴,川普曾聲稱,關稅將為美國帶來數兆美元的收入。川普也為此不斷強調,關稅收入將能夠補充國家逆差,甚至可能取代所得稅。
但這樣的計算顯然過於理想化。若要完全用關稅替代所得稅,關稅稅率將不得不達到極為高昂的水準,這將使得商品價格上漲,並造成需求萎縮。專家估算,如果關稅率達到200%,或許才有可能完全取代所得稅的收入。
而現實情況是,川普政府的關稅收入至今未突破1,000億美元,而每月的收入也只有約20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這些最高關稅不一定會長期執行。例如,對加拿大和墨西哥課徵的高額關稅,本來就是用來促使這些國家減少芬太尼(fentanyl)流入美國,一旦目標達成,這些關稅可能會被取消。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