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能只靠名嘴、民調 賴正鎰:應重視工商領袖建言

[周刊王CTWANT] 根據財政部統計,去年全國賦稅收入達3兆7,619億元,創歷史新高,連續4年正成長。其中,營利事業、綜合所得稅、營業稅,3項也皆創新高。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就表示,前15%納稅人承擔國家約9成稅收,是穩定國家的力量,政府決策不能只靠民調,應定期與產業領袖對話、推動減稅吸引企業回台。
賴正鎰表示,繳稅金額前15%的納稅人承擔國家約9成所得稅收,前1%高所得者繳納超過全國一半的所得稅,顯示少數高貢獻者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這種稅負結構在全球各國皆然,各國政府普遍以尊重與激勵方式對待這些高貢獻者,台灣現行稅制雖無歧視高稅負族群,但缺乏制度性激勵與尊重,導致企業界普遍感受「繳得多、待遇卻一樣」的不平衡。
他建議,若政府能透過制度化的方式設立稅務協調窗口、提供行政便利或快速審查服務,讓重大納稅戶與高貢獻企業感受到尊榮與信任,不僅能穩定稅收,也能增進企業對政府的信任感。
他也提到,工商企業意見領袖通常也是高稅負者,政府在推動重大經濟政策時,其發言分量與政策參考價值也很重要,只有企業才了解自身相關產業的政策需求,建議政府應恢復工商界早餐會或是每年固定與不同行業別交流,舉辦政策論壇或建言座談會等平台,擴大與工商業界交流,不能光靠民調或名嘴評論做政策。
另外,瑞士、新加坡與香港等地皆針對高資產家族及設立家族辦公室的投資移居族群,提供稅務優惠與制度誘因,以吸引資金與人才落腳。
他認為,台灣若要提升國際競爭力,應學習這些成功經驗,要以制度化方式吸引海外企業將全球運營總部設立於台灣,或持續鼓勵海外台商回流投資,擴大稅基、創造就業與財政收入。
他過去20多年來也不斷建議政府要把台灣打造成為亞太金融中心,與香港、新加坡競爭。近2年來,政府努力修法並在高雄成立「高雄資產管理專區」,金融業積極搶進,已有32家金融業獲准進駐,並成立「金融科技創新園區」,相信將來會很快看到成果。
賴正鎰強調,唯有建立一個公平、尊重、互信的稅收與政策環境,讓企業與高所得者感受到政府的誠意與制度支持,台灣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穩健前行。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財經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