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京津冀自貿區全產業鏈協同創新「鏈」動未來/張全林

大陸京津冀自貿區全產業鏈協同創新「鏈」動未來/張全林

張全林

《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全產業鏈協同創新行動方案》19日在天津簽署,明確在先進製造、數位經濟、現代物流三大重點產業領域開展協同創新,標誌著三地自貿試驗區在產業鏈協同、制度創新、政策連動等方面邁出實質步伐。

產業鏈協同創新是指不同企業或組織在產業鏈中透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技術或模式突破,實現橫向要素整合與縱向供需相符。其核心特徵包括整體性、協調性、共享性和高效性,共同推動產業鏈價值的整體提升。整體性強調產業鏈各環節作為有機整體協同運作,而非孤立優化。協調性需要建立統一的目標與規則,透過資訊互通解決衝突。而共享性包括技術、資料、設施等資源的開放共享,高效性體現在透過協同減少重複投入,提升反應速度。整體來看,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是一個推高價值創造效率過程。

產業協同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策略三個率先突破領域之一。三地不斷提升產業轉移效率,提升產業協作水平,從單打獨鬥走向協同發展。 11年來,該區域經濟總量連跨6個兆元台階,2024年達11.5兆元,成為引領全國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動力來源。北京由“大而強”轉向“優而精”,天津從“體系全”升級“韌性強”,河北由“接得住”實現“升級跳”,其中的決定性因素就在於產業鏈協同創新。

三地自貿試驗區協同創新有良好的生態基礎。截至目前,已累計發布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創新實務案例64項。三地自貿試驗區已推出「一地創新、三地互認」政策共享清單,建立「總部+基地」「研發+生產」「貿易+基地」等產業合作模式,深化政府服務、港口建設、招商引資、司法保障等領域的合作連結,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動樣板和重要動力。

協同創新的關鍵是立足各自優勢,有所不為,合力扭成一股繩。共同的發力點是推動技術聯合攻關、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應用場景聯建聯用,合力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落腳點是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行動方案明確,經過3年左右的探索,合力打造區域協同開放典範、全產業鏈創新高地,不斷提升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水平,建構跨區域、跨產業、跨領域的世界級特色產業群聚。

實現這一目標,三地分工明確、思路清晰。圍繞著「六鏈五群」建設,天津立足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功能定位,發揮先進製造研發優勢,天津自貿試驗區牽頭開展先進製造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北京立足全球數位經濟標竿城市功能定位,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北京自貿試驗區牽頭物流基地經濟全產業區聯合創新;河北立足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功能定位,結合環京地緣優勢,河北自貿試驗區主導現代化物流全產業鏈協同創新。

推動京津冀產業鏈創新發展,既是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舉措,也是支撐「十五五」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三地目標同向,措施一體,握指成拳,政策同向、資源同享、產業同促、生態同育,產業協同將邁上新台階,助推區域發展跑出加速度。當創新要素在京津冀自由流動、優化配置,就不難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照片翻攝畫面)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