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臭乳呆」怎麼辦 中埔榮醫師教你
【NEWS586/記者張良舜埔里報導】
看似輕而易舉的說話,實際上是一連串複雜的口腔協調動作。中榮埔里分院語言治療師莊金貴提到:在說話時,氣流從肺部上來震動聲帶發出聲音,再透過構音器官如:嘴唇、舌頭、牙齒、牙齦、硬顎和軟顎的碰觸,同時使用摩擦、成阻、送氣與否、鼻音與否等不同發音方法,才能發出各種語音來,如果在發音過程中發生錯誤,就會發生說話口齒不清的情形,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臭乳呆」。
兒童在語音發展的過程中,都會經歷口齒不清的時期,乃因肌肉的協調需要大量的練習後,才能繼而成熟;大部分的兒童隨著年齡增長,語音清晰度就會逐漸增加,依照正常的兒童語言發展,兩歲幼兒的話語有一半可以被非照顧者理解,三歲可以有75%的話語被理解,四歲時別人就可以完全聽懂孩子在說什麼了。
如果兒童到四歲還是有口齒不清的情形,建議家長務必尋求專業語言治療師的評估與治療。語言治療師會評估兒童錯誤的語音,使用特殊的治療技巧誘發正確的目標音,並衛教家長陪伴其居家練習方式,以將正確音的發音習慣穩定在日常對話中。
在嬰幼兒時期,可以做預防性的介入,利用好玩的遊戲建立語音系統,範例如下:
1、紙片折成小飛機放手上,帶入「ㄆ」的音將小飛機吹出去,比賽誰吹得遠(圖1)。
2、帶入「ㄎ」的音學恐龍叫聲(圖2)。
3、搭肩膀做火車,火車啟動發出氣洽氣洽聲,帶入「ㄑ」的音。
4、吸管剪一小截,放在舌尖吐出去,帶入「ㄊ」的音。
- 記者:News586 張良舜-南投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