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新鮮人開學前怎調適?醫曝4原則 「提前熟悉環境」最關鍵

隨著暑假的結束,家長們面臨著如何幫助孩子從假期模式轉換到學校生活的挑戰。尤其是對於即將踏入小學的小一新鮮人,適應新環境的過程更需要家長的細心陪伴與支持。大千醫療社團法人南勢醫院兒童及青少年心智科醫師林岱岳提供了一系列建議,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到新學期。



小一新鮮人開學前怎調適?醫曝4原則 「提前熟悉環境」最關鍵


▲ 家長可安排靜態活動,幫助孩子重新培養專注力。(圖/大千綜合醫院)



生理調節:從作息開始


暑假期間,孩子們的作息往往變得不規律,這是開學前需要調整的首要任務。林岱岳醫師建議,家長可以在開學前1至2週開始逐步調整孩子的作息,每天提早15至30分鐘就寢和起床,讓孩子的生理時鐘自然調整。此外,恢復規律的飲食習慣也是關鍵,固定三餐時間,減少零食攝取,確保孩子獲得均衡的營養。適度的運動也能增加白天的活動量,幫助孩子在夜間更好地入睡。



心理準備:建立期待與支持


在生理調整的同時,心理準備也不可忽視。家長可以與孩子討論新學期的趣事,例如見到同學、學習新知識等,建立對新學期的期待感。安排一些需要專注的靜態活動,如拼圖或閱讀,幫助孩子重新培養專注力。理解孩子可能的焦慮,給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和鼓勵,也是心理準備的重要部分。



小一新鮮人的適應策略


對於即將進入小學的小一新生,家長需要特別關注他們的認知發展和社交適應。林岱岳醫師指出,6至7歲是兒童從具體操作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期,因此學習模式需要從遊戲導向轉為學習導向,但仍需保持趣味性。注意力的培養也很重要,小學需要較長時間的專注,家長可以透過分段練習逐步延長孩子的專注時間。此外,幫助孩子理解並遵守校園規範,建立規則意識,也是適應小學生活的關鍵。



小一新鮮人開學前怎調適?醫曝4原則 「提前熟悉環境」最關鍵


▲ 小一新生的學習模式將從遊戲導向轉為學習導向,家長可運用簡單的方式,讓學習保持趣味性。(圖/大千綜合醫院)



社交與獨立性:雙管齊下


在社交適應方面,家長可以教導孩子基本的社交技巧,如主動打招呼、分享和合作。獨立性的培養同樣重要,讓孩子練習自己整理書包、綁鞋帶等基本生活技能。情緒管理也是家長需要關注的部分,教導孩子表達情感的適當方式,並提供處理挫折的策略。



四項原則:陪伴孩子度過適應期


林岱岳醫師提供了四項原則,幫助家長更好地陪伴孩子度過適應期。首先,提前熟悉環境,帶孩子到學校走走,減少陌生感。其次,建立新作息,提前一個月開始調整為上學時間表。第三,家校配合,與老師保持良好溝通,了解孩子在校狀況。最後,耐心陪伴,適應期通常需要2至4週,給孩子充足的調適時間。



尋求專業協助


林岱岳醫師提醒,如果孩子出現持續的食慾不振、睡眠困難、情緒低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超過兩週,建議諮詢兒童心智科醫師,排除適應障礙的可能性。每個孩子的適應速度不同,重要的是給予足夠的愛與支持,讓他們在安全感中逐步成長。


透過這些方法,家長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從暑假過渡到新學期,讓他們在新的學習環境中茁壯成長。

更多eNews報導
颱風季來了!10天後恐現「颱風窩」 氣象專家示警:規模恐超丹娜絲
「孫生離世,我也會離世」網紅DK道歉關機 坦言:聖母病發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