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手套≠免洗手!醫學中心院長:正確洗手才是防病關鍵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每年5月5日為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的「世界手部衛生日」,2025年主題為:「It might be gloves. It's always hand hygiene.(手套護一時,洗手保一世)」。國泰綜合醫院特別響應此全球倡議,舉辦手部衛生宣導活動,由簡志誠院長親自帶領高階主管,向醫護與民眾傳遞「手套不能取代洗手」的正確觀念。
簡志誠指出,日常生活中細菌無所不在,例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常藏於半熟蛋、生食等食品中,透過手部接觸可輕易傳播,對嬰幼兒、長者及免疫力低下族群尤其致命。因此,勤洗手是阻斷病菌傳播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
手套藏有看不見的病菌
他也強調,後疫情時代,許多民眾習慣依賴手套與口罩等防護裝備,卻忽略了「手套本身可能藏有看不見的病菌」,甚至極微小的病原體仍可能穿透手套進入皮膚。研究也顯示,即使是受過訓練的醫療人員,正確脫除手套後,仍有約4.5%機率會受到病毒或細菌污染。因此,無論是否戴手套,「使用前後都必須洗手」。
此外,過度使用手套不僅無助於衛生防護,還會造成醫療廢棄物增加,對環境造成負擔。國泰綜合醫院強調,醫護人員僅在接觸病人體液或需隔離的患者時才會配戴手套,以兼顧病人安全與永續發展。
有些病毒酒精殺不死
國泰綜合醫院內科部副部主任暨感染科醫師陳立羣提醒,相較於酒精搓手液,使用肥皂洗手更能有效去除95%以上的細菌與病毒。尤其在下列情境中應特別注意洗手:吃東西前、摸寵物後、回家後、如廁後、在外玩耍後及擤鼻涕後。值得注意的是,腸病毒、諾羅病毒等對酒精抵抗力強,單靠酒精無法殺死,因此更需要透過「濕搓沖捧擦」的正確洗手方式來防範。
若家長疏忽手部清潔,恐導致無行為能力的嬰幼兒感染腸病毒,嚴重時可能引發腦炎、肝炎、敗血症等併發症;而諾羅病毒則可能引起嘔吐、脫水、抽搐,甚至因延誤就醫而危及生命。
為深化手部衛生觀念,國泰醫院也設計趣味宣導活動,包括「洗手體驗箱」遊戲,讓參與者戴上手套後塗抹螢光劑,再脫下手套後使用紫外線觀測儀檢查殘留狀況,藉此了解手套脫除後手部仍可能被污染,強化「正確洗手」的重要性與實踐力。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世界手部衛生日】即使戴手套,也不能忽略洗手的重要性!
.你每天在用的抗菌洗手液、濕紙巾恐致癌! 醫急警告:「含這2種成分」快停用
- 記者:常春月刊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