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夢中離世」真的安詳?夜間猝死多與心律不整相關 凌晨這時間點風險最高

「睡夢中離世」真的安詳?夜間猝死多與心律不整相關 凌晨這時間點風險最高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每當聽聞親友在睡眠中離世,訃聞上總會寫著「安詳辭世」、「無病痛地走了」等類似安詳離世的字眼,彷彿在睡夢中告別人世是最理想的離開方式。然而,這個被許多人視為最完美的死亡方式,背後往往潛藏著可預防的心臟危機。


在睡眠中猝死 大多源於心律不整


根據亞利桑那大學急診醫學專家研究發現,睡眠中過世確實通常是安詳的,最主要原因是心臟節律異常導致血流突然中斷,腦部在數秒內失去意識。由於患者本身就處於睡眠狀態,從睡眠直接轉為昏迷再到死亡的過程中,幾乎不會察覺任何痛苦。美國心臟學會的研究也顯示,夜間猝死案例中有7成5與缺血性心臟病相關,而致命性心律不整正是關鍵殺手。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指出凌晨3點到6點是心臟性猝死的高風險時段,這段時間人體的腎上腺素與抗發炎激素處於最低點,呼吸道也容易收縮,加上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在這個時段最容易出現呼吸暫停,多重因素重疊之下大幅增加猝死風險。尤其有出現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的患者,因心跳每分鐘可能超過150下也可能因心搏過緩導致心臟驟停,加上心房顫動患者在發作時毫無症狀,就像體內的隱形炸彈,隨時可能在睡夢中引爆。


預防夜間猝死 日常心臟保健


雖然睡眠中猝死聽起來防不勝防,但多數案例可以透過及早發現與治療來避免。黃奭毓主任提醒民眾定期測量脈搏,留意心跳是否規律,現在許多智慧型手錶也具備心電圖監測功能,能幫助及早發現異常。若出現胸悶、胸痛、冒冷汗、突如其來的恐懼感或暈眩,應立即就醫進行心電圖檢查。尤其年長者、三高患者、曾有心肌梗塞病史或家族中有猝死案例等高風險民眾,更需提高警覺。


在生活習慣方面,黃奭毓主任建議維持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遠離菸酒與咖啡因過量攝取,都能降低心律不整風險。若本身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應積極治療並使用呼吸器,配合治療的患者其猝死率遠低於未治療者。此外,控制三高、維持理想體重、規律運動前做好暖身,都是保護心臟的關鍵。若已確診心律不整,務必遵照醫囑服藥,切勿自行停藥,積極治療能大幅降低夜間猝死風險,達到真正安心的睡眠狀況。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天冷穿衣術大解密!單穿厚外套易失溫 「三層穿搭法」靠空氣層最保暖
▸超高齡社會全人照護! 專家提出安寧緩和醫療3大要點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