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手術升級!「精準微脈衝環形切囊術」快狠準輔助 重拾清晰新視界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隨著醫療技術越來越進步,白內障手術已不再只是「把混濁的水晶體拿掉、換上人工晶體」這麼簡單。現今,不少病人也會選擇搭配輔助術式,提升手術的精準度與安全性,幫助術後的視力更加穩定恢復。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眼科醫師許祺鑫分享,目前可以選擇的自費輔助術式不少,其中「精準微脈衝環形切囊術」因精準度高、價格親民,備受病人的青睞,逐漸成為部分患者偏好的術式選擇。



白內障手術精準更換水晶體 關鍵在囊袋開口完整性



許祺鑫醫師以房子來比喻眼球構造。他表示,瞳孔就像窗戶的框、水晶體則是窗戶上的玻璃。年輕時,水晶體是透明的,隨著年齡增長,玻璃會逐漸霧化,看東西就會模糊,這就是白內障。白內障手術就是要把霧掉的玻璃換掉,但水晶體不是懸掛在空中的,而是包在一層超薄的囊袋裡,這層囊袋就像一件緊身衣,牢牢固定在眼球內部。因此,手術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從這層超薄的囊袋上,開一個精準的圓形小洞,把舊的水晶體用超音波震碎後吸出來、再把新的放進去,同時不能破壞整個結構,正是白內障手術最具挑戰、關鍵的一步!



避免手撕誤差 輔助技術提升成功率



許祺鑫醫師指出,人工水晶體直徑大約是6毫米,因此理想的切口是直徑約5.5毫米的圓形。如果切口太小,取出白內障會很困難,放進水晶體也容易卡住;如果切口太大,則可能導致水晶體在囊袋裡移動,造成位置偏斜,影響視力矯正效果。



過去這個切口完全仰賴醫師手工,以鑷子在囊袋表面慢慢撕開,但即使經驗再豐富,也無法每次都做到完美,因為人的手總會有些微的誤差,無可避免會出現圓形不規則、大小不一、位置偏移的風險,便可能影響成效。



為了提升精準度,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應運而生。許祺鑫醫師說,雷射可以製作出一個形狀大小適中、位置精準的圓形切口,不再需要依賴醫師手撕,降低人為操作的不確定性,讓手術更加順利。但雷射需要先在專用設備上完成切口,再轉換超音波白內障手術器械,才能繼續進行後續步驟,無形中拉長整體流程與手術時間。



精準微脈衝環形切囊術 安全高、恢復快又經濟



許祺鑫醫師提及,近年來新興的「精準微脈衝環形切囊術」,只要在原本的手術環境下,利用脈衝環器械伸入眼球內,0.004秒內就能精準、快速地打出一個5.5毫米的圓形切口,不僅降低手工撕開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也提升後續步驟的順暢度,大幅縮短約1/3的手術時間,更重要的是,由於切口整齊、組織拉扯少,不僅降低病人感染風險,且術後恢復也更快、視力修復期縮短,提升患者手術流程的順暢度與恢復感受。



許祺鑫醫師補充,一般白內障患者若希望提高手術安全度、縮短恢復期,都可以考慮加做精準微脈衝環形切囊術輔助。尤其是全白型白內障患者,這類病情惡化快速,整顆水晶體變成白色、看不見裡面結構,無論手撕或雷射都不易製作切口,而精準微脈衝環形切囊術突破這個限制,有助於提高手術順利進行的機率。此外,精準微脈衝環形切囊術的費用也較為親民,大約是雷射的三分之一,對部分患者而言可兼顧效率與經濟性。



白內障手術輔助新趨勢 重拾清晰、舒適的視力



許祺鑫醫師分享,臨床上一位40多歲男性患者就是典型的案例。他患有全白型白內障,初診時視力還有0.2,但在等待健保特殊審查的期間,視力在短短幾個禮拜內迅速惡化,僅能勉強辨識眼前物體的晃動,幾乎無法清晰看見。所幸審查通過,立即進行白內障手術,並以精準微脈衝環形切囊術輔助,製作出精準切口,植入人工水晶體,術後視力恢復到1.0,重拾清晰世界。



許祺鑫醫師強調,現代白內障手術已經從單純換玻璃,進步到講究細節的精密手術。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和輔助技術,才能擁有一雙清晰又舒適的新眼睛!




【延伸閱讀】

治療白內障新選擇 精準微脈衝手術安全又快速

近視千度、散光還白內障! 工程師靠功能性人工水晶體擺脫眼鏡依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1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