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歲男出國戲水染「類鼻疽」!四肢截肢保命 裝義肢復健重拾人生
一名 40 多歲男子去年前往越南旅遊,回國後出現右胸疼痛且發燒,就醫後發現肺炎收治住院,但病情惡化快速,一度需要靠葉克膜維生,化驗發現是感染類鼻疽桿菌,且因敗血症導致四肢截肢,透過裝上義肢持續復健,患者目前已能靠助行器在家中穩定行走。
員榮醫療副院長、胸腔內科醫師涂川洲提到,日前收治一名患者有越南海島旅遊史,且曾到海灘游泳戲水,返國後身體開始出現疼痛,檢查卻未發現任何明顯異狀,但疼痛加劇且有發燒,送醫發現有右肺浸潤。
涂川洲表示,後續安排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右肺有兩處膿瘍且積聚髒水,安排肺部清創手術並送檢化驗。結果患者感染「類鼻疽桿菌」,造成肺部嚴重感染。病人因病情迅速惡化,引發休克、血壓下降,甚至需要插管與裝上葉克膜。
患者併發症四肢截肢 醫:復健所費力氣是常人數倍
涂川洲提到,經治療,患者順利脫離呼吸器及葉克膜,但過程因病患出現併發症,導致四肢末端缺血缺氧須截肢,包括右大腿從根部切除,左大腿從膝蓋以下切除,雙手多根手指也因壞死切除。
病患仍積極配合治療,完成長達數個月的抗生素療程,雙腿裝上義肢。員榮醫院復健科主任陳冠霖表示,病人持續復健,從最基本的核心與上肢強化訓練,從坐站起身、站穩、轉換重心到踏步協調。
陳冠霖提到,因為病患右腿超過一半的大腿截肢,失去了自然的關節動力,左腿雖有膝下義肢支撐,仍需耗費數倍於常人的力氣,才能邁出一步,更常因疲勞、姿勢代償導致腰痛與肩痛,但患者從不放棄。
病人如今已能靠助行器在家中穩定行走,也能走出門口,上下汽車。陳冠霖認為,病患透過自身意志和醫療服務的幫助等,不僅是重建雙腳,更是重拾人生。
類鼻疽不會人直接傳人 症狀常被誤認成感冒
根據疾管署官網說明,類鼻疽主要透過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一般情形下,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
但因大部分症狀並不明顯,常常被人忽略,以為是感冒,因此疾管署表示,若有肺炎、急性皮膚化膿與局部淋巴腫大、慢性化膿性類鼻疽、菌血症與敗血症;而其潛伏期從可能的暴露經驗推算,至出現臨床症狀時間,短至 2 天,或長達數月或數年。
疾管署官網也提醒,身體虛弱抵抗力差者,包括糖尿病及外傷者,應避免赤足於汙泥土或汙水中;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的人,若接觸到受汙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清洗乾淨,或使用鞋套或手套,以避免皮膚直接暴露於濕土。
文/張乃文、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員榮醫療社團法人員榮醫院醫療副院長涂川洲
延伸閱讀:
- 記者:張乃文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