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有分類嗎?哪一種類型比較傷腎?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教你止痛藥吃法

止痛藥是很多人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藥品之一,大家都很常接觸到,但是在使用上,難免心中會存有疑問與迷思,像是吃止痛藥是否會產生抗藥性?剛開始痛就要吃止痛藥嗎?吃太多會傷腎嗎?其實,這些問題涉及抗藥性與耐藥性的概念,需由專業腎臟科醫師來解惑!
止痛藥有分類嗎?不同類別有什麼差別?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長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一般藥局或藥妝店販售的常見的市售止痛藥分為兩種,一種是中樞止痛藥(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另一種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包含阿斯匹靈(Aspirin)及布洛芬(Ibuprofen),主要用來改善頭痛、經痛或肌肉疼痛等狀況。
另外,還有一種類鴉片止痛藥(Opioids),不過這屬於管制藥品,需由醫師處方使用。
止痛藥吃太多會傷腎嗎?
顏宗海說明,如果過量或長期服用止痛藥可能傷腎,尤其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過量服用可能會損害腎臟功能。這是因為,NSAIDs 會抑制前列腺素分泌,導致腎臟的血管收縮,使腎絲球的過濾率下降,進而傷害腎臟。
他建議,民眾身體有不舒服的情況,使用止痛藥如果超過 2 天,不舒服的症狀都沒有改善,就建議前往醫療院所。
剛開始痛就要吃止痛藥嗎?疼痛感來襲什麼時間點吃最好?
顏宗海建議,當疼痛症狀剛出現時,如果是短暫、輕微的疼痛,可先觀察一段時間(大約1小時),看疼痛是否會自行緩解,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不用立刻使用止痛藥。
但如果是已知的慢性疼痛或特定的急性疼痛,像是偏頭痛或生理痛,要儘早使用止痛藥會更為有效。因為早期控制疼痛,能防止疼痛信號在中樞神經系統中進一步放大,可減少後續的疼痛感。
吃太多止痛藥是否會產生抗藥性?
食藥署說明,抗藥性(Drug resistance)通常指的是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的作用下,逐漸變得不受藥品的效果影響;這意味曾經有效的藥品,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療效,導致疾病難以控制或治療。
耐藥性(Drug tolerance)則是指人體在頻繁使用某些藥品後,效果逐漸減弱,需增加更多的藥量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這是由於身體對藥品的反應減少。與抗藥性不同的是,耐藥性是身體的適應過程,而非病原體的變異。
而吃止痛藥是否會產生抗藥性?實際上是混淆了抗藥性與耐藥性。尤其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與抗生素不同,前者並不會直接對細菌或病毒起作用,因此,止痛藥不會導致病原體對藥品產生抗藥性。
然而,長期頻繁地使用止痛藥,尤其是類鴉片止痛藥(如可待因 Codeine、嗎啡 Morphine 或吩坦尼 Fentanyl),確實可能導致耐藥性。隨著身體逐漸適應藥品的作用、對於藥品的反應不像當初那麼敏感,患者可能需要增加劑量才能達到相同的止痛效果。因此,應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此類止痛藥,避免過度依賴。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隨意吃止痛藥可以嗎?止痛藥分為這三種 吃錯劑量恐「肝毒性」上身
- 記者:劉一璇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