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驚見首宗日本腦炎! 縣府籲防蚊接種莫遲疑

【互傳媒/記者廖承恩/雲林報導】雲林縣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診病例正式出現,患者為北港鎮一名六旬男子,無出國旅遊史,日常活動多限於住家周遭。疫情來勢詭譎,衛生局即刻啟動防疫應變,針對個案住處三公里範圍內展開環境稽查,並在豬舍周邊設置誘蚊燈,全力壓制傳播源頭。民眾務必繃緊神經,徹底落實防蚊與疫苗接種,勿讓疫情有可乘之機。

疫調顯示患者居住地周圍豬舍密集,為潛在高風險熱區,已針對養豬戶展開衛教。(記者廖承恩翻攝)
衛生局副局長張翌君指出,個案於6月23日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經通報送驗,6月30日經疾管署確認感染日本腦炎,目前住院觀察中。同住家屬三人暫無異常。疫調顯示患者居住地周圍豬舍密集,為潛在高風險熱區,已針對養豬戶展開衛教,並強化周邊民眾防蚊宣導,防線不容鬆懈。
日本腦炎潛伏期約5至15天,多數感染者無明顯症狀,然一旦發病,可能出現高燒、頭痛、意識混亂、神智不清,甚至導致昏迷、死亡。主要病媒為三斑家蚊、白頭家蚊及環紋家蚊,最愛孳生於稻田、池塘與溝渠間。豬隻則為病毒重要宿主,病毒可在其體內高速繁殖,再由蚊蟲叮咬後傳給人類,傳染鏈條極具隱蔽性與風險。

衛生局警示:日本腦炎橫行於 5至10月,6、7月尤為險 峻,防疫之戰,分秒必爭。(記者廖承恩翻攝)
衛生局提醒,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期,其中6、7月為最凶險高峰,防疫之戰刻不容緩。家中若有未完成基礎疫苗接種的兒童,應儘速完成接種程序;出入高風險區域之成年人則應考慮自費施打疫苗,加強自身防護。避免黎明與黃昏時段於戶外逗留,並穿著淺色長袖衣物,裸露部位塗抹核可防蚊劑,是自保關鍵。
疫情防線,須全民參與方可築牢。衛生局籲請鄉親齊心整頓環境,斬斷病媒蚊孳生鏈,清除積水容器、保持住家乾燥整潔,是每戶人家應盡責任。醫療院所亦應提高警覺,遇疑似個案立即通報。防疫從不容僥倖,唯有快、準、狠應對,方能阻斷傳染之路,守護家園平安。
- 記者:互傳媒/ 記者 廖承恩
- 更多健康新聞 »